祂使我的灵魂苏醒

祂使我的灵魂苏醒

邱清萍著

苏醒是意识的觉醒,留意到那一直存在,却被忽略的事物。所谓意识(consciousness) 就是活在此刻,留意到当下的实况。觉醒好像是新发现,其实那东西一直存在,只是没有留意到。信心的成长也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路加福音第廿四章13-35记载以马忤斯两个门徒与复活主同行一段路,听他讲解圣经,竟然没留意或认出他就是耶稣。耶稣说他们信得太迟钝了,太迟慢了,明明就在眼前,却认不出来。同样,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却常常意识不到,在困境中会担忧,在苦难中会恐惧。我们可以透过一些属灵的操练,如默想经文、圣言心祷、意识省察、灵程札记和导引等帮助意识的提升。

认识神和认识自己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其中意识的觉醒很重要。从资讯(information)到生命转化(transformation),会经过不同层次的认知,既有圣灵的光照,也需要自己的配合,下面作一些简单的解说:

一.资讯 (information)

我是谁?我们的身份证记录了有关我的最基本也最简陋的资料;拿着这些资料我可以登机入关,但不能帮助我找到工作。毕业文凭也许有点帮助,却不能助我找到如意的工作。正确的资讯很有用,能解决生活一些实际的问题,却不一定能应付人生一些重要及较大的问题,例如怎样做人,如何面对苦难等。

神是谁?与我有什么关系?读经、听道和听别人的见证都会有帮助,若只停留在「知道」的阶段,不能产生有效的信心。有些人从小去教会,却一直没有入门成为基督徒。

二.知识 (knowledge)

当我们把零碎的资讯组合起来,看到一个模式(pattern),一些关联,就是有用的知识。我们对圣经真理的了解,起初也只是资讯,例如听过约翰福音三16节,后来把这一节与罗马书三23(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及六23(罪的工价就是死) 连起来,对福音的轮廓就清楚些。我们的意识已由资讯到知识层面,若停在这阶段,只留在思想层面,与生活经验没有关连,不能触动我们的心,也引不起内心想接受福音的意愿。

以上两个层次就像耶稣所说种子没有落在土里,或落在干土上,没有根,很快就失去了。

三.真知道(弗一17-18)(experiential knowledge)

保罗为以弗所信徒祷告,叫他们「真知道主」。这是一群「信从」主,在经历上「跟从主,亲爱众信徒」(15节)的基督徒,他们属灵的知识结合了经历,对主的认识就不一样。

很多信徒起初只用头脑理解圣经的知识,在理性上认同了「属灵四定律」,但没有接受和顺服的经历;直到自己软弱犯罪,很内疚沮丧,经历主赦罪的恩典和爱,终于明白救恩的宝贵,若继续在生活各方面经历主的作为,就会与主建立愈来愈亲密的个人关系。正如诗篇廿三篇的作者把「耶和华牧者」由1-3节的「他」变成第4 节的「你」,对主和自己的认识,愈来愈在经验的层面,凭直觉就能意识和感受得到。这是意识的提升,以前意会不到的属灵事情,现在好像比较容易进入。

在灵修传统里,神学家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曾教导有两种的知识,一种是理性的知识,另一种则是透过生命的共融 (connaturality, co-nature),借着爱与联合的生命而产生的认知默契。他解释罗马书第八章15-16节说:「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圣灵把神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我们以爱来回应,结果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共鸣-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哥林多前书第八章3节说:「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古卷有”whoever loves truly knows”,爱神的人真知道神。

阿奎那解释说共融(connaturality)的道理在道德问题上特别明显。一位伦理学教授对贞洁的美德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在日常生活却可能放荡不羁。另一位洁身自爱的人,可能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却更认识贞洁是怎样一回事,因为他已经在信念、价值观、抉择与行为上与这美德融为一体,爱慕它、活出它、从直觉认得它。

有一种的知识是在爱中才获得的,只有用爱的眼睛能看得明白。马利亚用香膏膏主,记念主的死,犹大没有这种爱,看不明白,认为她太浪费。耶稣母亲爱子情深,虽然多次因耶稣的话心被刺透,却能明白接受,有爱就能听懂。约翰说:「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而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是爱」(约壹四7)。神是爱,有爱就能真知道,真认识神。

通常到达这个认知的阶段有两个很重要的经历过程,除了以上所说的爱,还有受苦的经历,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认识自己与认识神。陈善养教授小时在天主教学校读书,也信耶稣,但很模糊,长大后,连续两次跌断左臂骨,而且是同一个位置。除了皮肉之苦,他的情感与心灵都受严重的打击,对死亡感到恐惧,迫切想打开苦难之谜。有一晚他流着眼泪,真诚向神祷告,敞开心门,接受耶稣为救主。他说,那天晚上,他照常上床睡觉;第二天起来,内心有一种很深沉的平安与安息。他的手臂没有立即复原,但里面有一种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他后来成了牧师,在 Fuller 神学院教书。人到了尽头,在绝路处总会发现神就在那里。

我们在爱与痛苦的经历中,若用心的学习,就能找到通往真知识的途径。也许这是耶稣撒种比喻的意思:落在荆棘里的种子,被各种苦难挤住了;或像仇敌撒下的稗子,以假乱真,似乎要扼杀好种的成长。但信心的种子若在爱的土壤里生长,就能驾驭各种试探与试炼,转化及结出美好的果子。

四.智慧 (wisdom)

属灵的智慧是与爱连在一起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谈到两种智慧,一种是世上的智慧,另一种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未看见、耳未听见、人心也未想到的」。参透万事的圣灵,要将这种智慧向爱他的人显明出来(二7,9,10),这种智慧是与爱神连在一起的。

属灵的智慧是神的恩赐,是神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只有神的灵才能知道神的事,而圣灵将神奥秘的智慧赐给爱他的人,我们在爱中领受了,就能更领会神的事。

智慧是看到事情背后的实情,看到更全面的真相,一些以前以为矛盾对立的事,原来是一物的两面:物质与灵、爱与公义、恩典与真理等。看得更全面,就不会轻浮地加以批评或拒绝;理性看不明白的事,在爱中都能接受。我以前认识一对牧师夫妇,他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有严重的智障问题,却是他们最爱的孩子,他们对苦难的奥秘也有更多的忍耐,不是问更多的问题,乃是在接纳中发现智慧。

五.成熟圆融的生命

诗篇廿三篇描绘了一幅圆融生命的图画,与神、与自己、与人无碍,而且有爱的连合。我们从耶稣的教导,头脑上都知道祂是好牧人,但是如何从与我无关的「他」,变成「你与我」的亲切关系,在认知上需要经过一个灵魂苏醒(3节)的过程。

心灵觉醒了,就会欢然跟随牧人走义路,面对苦难死亡也不惧怕,而且能谦卑承认自己的软弱,坦然接受神管教的杖,仰望他挽救的竿。心灵里面有活水泉源涌流,好像丰富的筵席,能化敌为友,以德报怨。又常活在神的恩典与慈爱中,感恩的心像福杯满溢,在万事万物中看见与意识到神的同在,永远与神同在。

参考:
Johnston, William. 1995. Mystical Theology, The Science of Love. New York: Orbis Books.
Duke, Meghan. 2018. A Loving Kind of Knowing: Connatural Knowledge as a Means of Knowing
     God in Thomas Aquinas’s Summa Theologica. Accessed from
     https://ejournals.bc.edu/index.php/lumenetvita/article/view/10506/9040
陈善养:《休息-在不安的世界经历神的平安》。美国:福音证主协会,2018。


灵程导引— 属灵触觉的培养

灵程导引— 属灵触觉的培养

邱清萍

灵程导引的目的是要陪伴受导者经历神,与祂相遇,在生活中意识祂的同在,察觉祂的心意与作为,聆听和明白祂的引导,回应祂的邀请,以致更深与祂连结。这个过程需要有属灵触觉(察觉与意识)的培养。

我们习惯用五官或思维去认知,而意识与察觉是心灵的活动,有些人就会觉得很陌生。耶稣在约翰福音七章38节曾应许信他的人从腹中(人里面的心灵)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有圣灵内住的人里面就有活水的江河,涌流着神的心意与作为,只要没有阻塞,我们就会有充份的内在自由去爱神和爱人。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五章113节所教导的:基督释放我们,是要我们用所得到的自由去服事去爱。

我们可以想像,这内在的活水江河有许多船只在行驶,这些船只包括我们的思想、情绪、想像力、记忆、意志、欲望等。若由圣灵主导,它们都会朝着神所喜悦的方向行驶,我们就能活出丰盛喜乐的人生。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这些船只常常迷失了方向:思想杂乱无章、情绪易受波动、记忆被往事纠缠、意志陷入偏执,而深处的想望更是价值颠倒,内心充满没有主帅的混战。

要经历主所应许活水涌流的生命,我们首先要意识自己里面的情况,察觉在什么地方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内心的自由。我们好像坐在江河的岸边看着这些船只经过,有时可能听见它们在挥手及呼唤,要争取我们的注意力,归心祷告的操练帮助我们不断地放下这些使心灵眼花缭乱的图画,及嘈吵的声音,专注于留意主的同在。

我们里面可能因过份依赖(依附)及纠缠于某个人、某件事物,例如财富、成就、荣誉、别人的接纳和赞赏等,而失去自由。这些东西本身可能是好的,但因主宰了中心地位,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我们就时常被恐惧、偏见、贪婪、控制欲、完美主义、妒忌、苦毒、多疑等捆绑,阻挡了视线,看不见神的慈容,听不见祂的呼唤,更意识不到祂的同在,对祂的作为也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我们需要调校,回到以神为中心的生活里,重获在基督里的自由。要调校先要省察,平日意识省察的祷告操练很重要,操练得好就能经常性、自动性让圣灵光照自己,靠祂的帮助作出调校。导师和受导者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种自由,而且在导引过程中留意与善用这自由。

意识与察觉内心的动态需要放下防卫与遮掩,开放自己,虚心地承认自己可能有盲点,愿意让圣灵光照。神要做的生命更新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再生过程,里面充满了不能预知、不能掌控的因素,我们能做的只是腾出空间,清除闲花野草,预备自己的心田,让圣灵成就祂自己要做的工。

在导引过程中,受导者可能已预备好接受圣灵再造之恩,也有可能抗拒圣灵的工作,导师若有属灵触觉就能留意到,而且能以体谅和温柔陪伴受导者去觉察抗拒的诱因,一同向圣灵敞开,或许有恐惧担忧要面对,有伤痛的记忆要医治,有罪过要承认,只要我们谦卑开放,圣灵会按祂的时候和方式向受导者发出爱的邀请。

灵程导师在过程中学习放手与开放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常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受导者的需要;用自己熟习的方式及技巧为对方解决难题,以自己的经验为标准来诠释对方的经历。开放就是虚己,承认神才是受导者的陶匠,我们所能做的是陪伴受导者,一同等候神施恩。

属灵导引不是另外一套的方法或技巧,也不能用掌控的心态要得怎么样的结果,乃是带着信心与受导者进入神的同在,享受有祂同在的安心,留意聆听神对受导者要传递的信息,作出能增进内心自由的回应,然后静观神塑造生命的奇妙作为。就像助产妇以惊喜期待的心静观孕妇胎里的生命成长,等候瓜熟蒂落。

灵程导师陪伴受导者,好像助产妇陪伴孕妇;借着同行,使待产者在更新的生命呼之欲出时刻感到安心与温暖,不须顾虑自己的丑态,不须害怕未知的将来,也可以放心地发问。助产妇明白孕妇生产前的不适与阵痛,能适时加以安抚,引导待产者定睛仰望赐生命的主,经历祂同在的亲密和转化生命的能力。

参考书:

  1. 贝瑞等着:《灵修辅导实务》,光启文化事业出版。
    译自:Barry, William A. and Connolly, William J. 2009. The Practice of Spiritual Direction. Published by The Society of Jesus of New England, Revised Edition.
  2. Guenther, Margaret. 1992. Holy Listening, the Art of Spiritual Direction.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3. Edwards, Tilden. 2001. Spiritual Director, Spiritual Companion-Guide to Tending the Soul. New York: Paulist Press.
  4. English, John J., S.J. 1995. Spiritual Freedom. Chicago, Loyola Press.

内省与札记

《迎接和平之君》系列  

内省与札记

系列(一)黑暗中的盼望

经文:路加福音第一章5-25 ; 57-79节

  1. 在祭司撒迦利亚夫妇的际遇里,「只是」这两个字承载着多么沉重的遗憾!好像一个金碗有了破口,一件美衣出了裂缝。你的人生有「只是」的遗憾吗?告诉主耶稣,把你的盼望也跟他谈谈。
  2. 撒迦利亚因信心不足,经历磨练(路一18-23 ; 59-79),后来却在歌中(75节)很有信心地说,因这救恩,他可以终身坦然无惧地用圣洁、公义事奉神。想像一下,是什么盼望,使他后来有这种「外面有风,里面无浪」的坚贞气节,他会经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3. 你是否有过盼望实现,后又失望的经历?你如何处理其中的困惑?以赛亚书六十章20节说:「你的日头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不再退缩,因为耶和华必作你永远的光」。这应许如何帮助你面对人生的苦难?

 

系列(二)恐惧中的真爱

经文:马太福音第一章18-21节;第二章1-23节;路加福音第一章26-38

  1. 你曾面对过人际危机、病痛与困苦,使人害怕的时刻吗?当时如何反应与处理?现在回想,会不会有不同的处理?
  2. 作者说:恐惧若缺乏爱,会使人做出很可怕的事,好像希律王。在你的观察与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如何及早看出征兆,加以提防和帮助?
  3. 作者又说:恐惧若加上爱,能转化成为勇气,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来,好像马利亚与约瑟。你在他们的身上,可以学习什么爱的功课?

 

系列(三)愁苦中的喜乐

经文:路加福音一46-56;撒上一4-6,二1-10;腓四10-13

  1. 马利亚的《尊主颂》指出,救主的降生颠覆了世人的价值观。你信主以后,有没有什么价值观被颠覆了?
  2.  在你的经验里,喜乐与快乐有不同吗?若有,是什么不同?
  3. 《尊主颂》也为人心的渴求指出一条更美的路。救主降生要拯救我们脱离罪的捆绑和结局,也要转化我们的生命,从我们里面的欲望开始。你心里有什么渴求吗?得到这想望会带给你快乐或是喜乐呢?怎么分辨?

 

系列(四)战争中的和平

经文路加福音二8-14; 以赛亚书九6

  1. 你同意作者给「平安」(shalom)下的定义吗?请分享你的领受。
  2. 我们可以在五个层面建立平安和好(shalom)的生命。那方面是你尚需建立的?有难处吗?需要那方面的帮助?
  3. 神向你发出邀请:迎接和平之君,加入他的队伍,做一个和平之子。你如何回应?  

 

系列(五)不一样的圣诞节

圣诞节的主角耶稣基督:

不但赐下光,驱走黑暗
祂就是光(约八12)

不但赐下爱,转化恐惧
祂就是爱(约壹四8)

不但赐下喜乐,代替愁苦
祂就是我们的喜乐(伯廿二25-26)

不但赐下平安,止息战争
祂就是我们的平安(弥五5)。

这个圣诞,我们不但赠送和接受礼物,
让我们享受主耶稣-这最贵重美好的礼物,
过一个不一样的圣诞节。

若你愿意,可以写一篇祷文送给主耶稣,表达你衷心的感恩!


舍弃假我,活出真我

舍弃假我,活出真我

邱清萍

她,不愁衣食,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丈夫很爱她,有一间舒适美丽的房子。一切都如此令人欣羡,可是她的内心有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原来她的妈妈以卖淫为生,生下她以后不能照顾她,从小她就像皮球一样,在外公外婆、舅舅和姨妈家里抛来抛去。长大以后,她想尽办法要找到父亲,却都像海底捞针、毫无结果。她多次催逼母亲告诉她:「在我出生前的九个月,谁是你的顾客?」母亲只能茫然的看着她,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呀!

有一天,她站在洗碗槽前,眼泪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不停的流;她仰天哭喊:神啊!谁是我的爸爸?我从那儿来?我到底是谁?

很多人从家世、童年遭遇、失败经验、破碎的人生来看自己,说这就是我,是真的我吗?另外少数的人,因为人生风平浪静,心想事成,就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这是真的我吗?假如我们只能以今生的际遇来肯定真我,难怪容易担忧惧怕,要不然就是与天斗、与人斗,为了巩固自己岌岌可危、弹丸之地。

以上所提的她在苦苦寻觅亲生的父亲。有一天,她听到一个声音:「我就是你的爸爸。」错愕中她转过身来,要看看谁在说话。什么人也没有。然后她再次听见那声音说:「我就是你的爸爸。我一直就是你的爸爸。」原来那声音来自住在她心中的主,她终于明白了,也安心了。从此她不再执着,不再苦苦的寻觅。

神赐真我,享受真爱

原来,创造主与救赎主以无比的爱已经把「真我」赐了给我。我们人生的起点,不是呱呱堕地那一刻,乃是创造主早已用祂爱的深情,来编织我未成形的生命(诗一三九13-17)。在耶稣的救恩里:

  • 我们已经蒙拣选(弗一4)
  • 我们已经是蒙爱的儿女(弗五1),
  • 我们已经蒙饶恕(弗四32)
  • 我们已经是恢复主形像的人(西三9-10)
  • 我们已经与上帝的性情有份(彼后一4)

这就是真我,造物主本来所造的真我,救赎主要恢复的真我。

灵命塑造是朝向我们已经拥有的形像、身份与生命来不断更新,让真我丰富呈现的过程。 成长其实是:成为本来的你(become who you already are)。

真我是我最初被造的样式,有神的形像。这形像除了理性、德性、尊贵荣耀等,更重要的是三一真神彼此相爱的群性。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我们,我们、我们,指出人是按三位一体的神「爱的群体-community」的形像受造。圣父、圣子、圣灵同质、同存、同荣,也是互相内存的一体。

人按神群性的形像被造,就是说人的本质有这个爱的联系与群体性,人有爱的倾向与需要。创世记第一至三章显示:神在爱中创造了人,人是蒙爱的,而且具有爱的本质与本能,与神、与人、与大自然浑然为一,没有阻隔。从圣经定义看,这状况就是原初的真我,这才是每个人人生故事的起点。

真我的失落,假我的形成

始祖为了满足吃禁果的私欲,不以神为神,违背神的命令,堕落了。马丁路德说,人犯罪后失去爱神的本能,离开爱的源头,一切关系都扭曲了。始祖不敢面对神,也无法面对自己,感到羞愧与惧怕,就躲藏起来。人际关系出现不健康的依附与执着--妻子恋慕丈夫,丈夫管辖妻子。手足关系也破裂了:该隐杀了弟弟亚伯。自然生态也失常,地长出荆棘。

人不再以神为神,反倒以自己为中心,整个人生的秩序和宇宙的规律就乱了套,爱也失序。真我与真爱在人的生命里消失,结果人按从世界而来的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重塑另一个我,其实是假我。使徒约翰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神)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世界上的事,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而且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才永远长存。」(约壹二15-17

这里所提到的世界非指地球,甚至物质的世界,乃是指我们被世界事物吸引而挑起的的私欲。神创造万物,常出现的一句话是:「神看着是好的」,彰显了祂对受造物的爱。天父乐意将好东西赐给我们,问题不在可口的果子、食物、甚至金钱、学问、成功、别人的赞赏;而在那样东西对我们的吸引力,成为强烈的欲望,偏执的要求,以致不择手段,非要不可;结果欲望沦为私欲,令我们身不由己,不能做神要我们做的事。或听信谎言,以为这东西能满足我们,结果我们患得患失,失去内心的自由,不能真正的爱神和爱人。

失序的爱的滑坡路

从假我私欲发出的爱是失序的爱,短暂不能满足人的心。神的爱是正餐,使我们人生饱足;一切其他好处不过是前菜或甜品,帮助开胃及甜咀,不可能持久满足。

人因不满足而引致贪婪,以为吃多些就会饱,再赚多些钱,再结多几次婚,或许会满足。贪婪陷入拜偶像,保罗指出,贪心就是拜偶像(弗五5),把想要的东西绝对化,当作偶像来崇拜,利用偶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是拜自己。

拜偶像形成依附 (attachment),身不由己上了瘾,心思注意、时间精神都放在上面,把幸福与安全感「钉死」在某个人或某件事上,意志也被绑架,身不由己。依附带来执着,执着为了控制,愈不安全愈执着,愈要控制。工作狂、发脾气、家暴等都是出自想掌控的欲望,结果反被私欲掌控了,陷入更深的痛苦,失去爱神爱人的自由。

在基督里恢复真我,舍弃假我

耶稣降世,恢复人在神里面的真我,也是保罗所说的「新人」,能够活出真爱的人生。保罗解释说:「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耶稣基督再造之恩使我恢复最初受造的形像,就是按三一真神彼此相爱的形像,这爱因主耶稣道成肉身,舍身十架更清晰地显明出来。基督徒成长的目标是更像主耶稣,我们愈像主耶稣,真我就愈呈现。

一个人信了主,里面的假我有了敌手,就是真我。两个我常在我里面交战,这是认真跟随主的人的「苦楚」,正如保罗在罗马书第七章22-25节形容内心与肉体、神的律与罪的律之间的争战。有出路吗?

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十六24)舍己就是出路。耶稣要祂的门徒舍弃的「己」是指假我,也是保罗所说的旧人。耶稣继续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假我),必丧掉生命(真我);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假我),必得着生命(真我)。」(25节)简要来说:凡要救假我的,必丧掉真我;凡为我丧掉假我的,必得着真我。这是一个很清楚的选择。

我们又如何舍弃假我呢?耶稣在上文指出背起十字架是舍弃假我的途径。背十架就是选择与主同死,保罗对加拉太教会的人说: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加五24),将假我置于死地,真我就在我里面复活了。

基督徒在决志归向基督时就开始了这个死而复活的过程,保罗形容它为:「受洗归入祂的死」、「与基督的死联合」、「与祂同钉十架」、「与基督同死」、「在罪上死了」、「向罪看自己是死了」(罗六1-11)。 「死」包含在我们救恩的密码里面,包含在我们新生命的DNA(基因)里面。

这个死不像身体的死,到了时候就自然逝去。这个死是对假我的一种抉择,主动止住生命的供应,塞住生命的泉源,不让它有呼吸的空间。每次发觉它蠢蠢欲动,就要毫不留情置它于死地。

真我活出真爱

然而,这个抉择的动力是对主爱的回应。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林后五14)众人就都死了,这不但是属灵地位的真相,也必须是实际生活里不断的选择。

爱有生命力,死不过是活出新生命的途径。假我死去,真我就能活出来。保罗接着说:「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五15)我们死,因为我们要活,与爱我们的主,也是我们所爱的主一同活在永恒里。

有一次,一位律法师问耶稣:这么多律法,那一条最大呢?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尽心、尽性、尽意、 尽力爱神。其次也相仿,要爱人如己。爱神爱人包含了神造人的初衷,和一切做人的道理。原来信耶稣不只是等着上天堂,更重要是改变我们的人生方向与生活态度,以神为中心,活出真我与真爱。

参考:

  • Mulholland Jr., M. Robert. 2006. The Deeper Journey. Illinois: IVP.
  • Keating, Thomas. 1992. Invitation to Love. New York: Continuum.
  • May, Gerald G. 2009. Addiction and Grace-Love & Spirituality in the Healing of Addiction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ebooks.
  • "True Self/False Self:Are You Stuck?" Conversations Journal Volume 1:2, 2003. Santa Barbara, CA. Martin Institute for Christianity & Culture.

主与我谈「心」

主与我谈「心」

邱清萍

基督徒的生命是一个爱的成长过程,祷告,是跟主之间爱的互动。我们与主互动的祷告反映我们与主关系的深浅。只要我们向主开放,留意倾听,他会主动与我们对话,好像他与撒玛利亚妇人谈到她的干渴,或像他与税吏撒该谈到他生命的转机。

有这么一天,耶稣已被钉死,且已埋葬,彼得和另外四个门徒见理想已经幻灭,只好收拾破碎的心,重操故业,往海边打鱼去,可是他们整夜什么也打不着,心情更加跌到谷底。没想到黑夜过后,迎来的却是出乎意外的惊喜,所发生的事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余生。

他们遇见了复活的主,不可思议的是主为他们预备了丰富的早餐,慰劳了他们疲乏的身心。饭后,主特别把彼得叫到一旁。那天与主的对话在彼得心坎中刻上了比死更坚强的戳印,使他踏上义无反顾的不归路。我们且用心灵聆听和揣摸他们当天的对话。

主耶稣: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彼得看看不远处篮子里仍在蠕动的鱼,心想:主是指这些鱼吗?这些鱼怎么可以与主相比?但是为什么他会这样问我?主是不是看出我打算重出江湖?那是因为我真的以为他死了,一切都完了。想不到他果然从死里复活了!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我到现在仍然搅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眼睛没问题吧?嗯,主在等我的答覆。)

彼得: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

(噢!这句话就这样轻易从我口中溜出来了?是真的、真的;我的心真的愿意爱主;不过,我以前也以为自己为主死都愿意,但是结果唉!我对自己的认识也太肤浅了!主不是要跟我算旧账吧!?)

主耶稣:你喂养我的小羊。

(彼得的心头大石掉了下来。主既往不咎,一定饶恕了我不认他的罪,其实他一早就知道我会这样跌倒的,他甚至预先提醒我,可惜我过份自信了,人心真难测度,连自己都看不透。主啊,饶恕我、饶恕我。彼得的心在哭,为自己的失败,也为主宽宏的爱。)

主耶稣: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

(哦!主又问我啦!还是同样的问题。我真的要想清楚才回答他,我不想自己又在自欺欺人。不过,主问第二次,是不是表明他对我没有信心呢?我好难为情!谁叫自己太软弱,不只一次,乃是三次不认主,以致主信不过我,活该!主啊,你再给我机会吧。)

彼得: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

(主,我不知道是否能做到,但是我真的愿意,愿你悦纳我这微小的心愿,帮助我。)

主耶稣:你牧养我的羊。

(什么?主在说什么?好像他刚才也说过,他不但没有责备我,还把重任交托我。这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他在告诉我,他对我有信心。我真的担付得起吗?)

耶稣第三次问彼得: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

(原来主真的信不过我说的话,我不过一厢情愿吧了,我真的就这样无可救药吗?)

彼得忧愁的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

(我真的愿意爱你,只是我力量不足,求你帮助我。)

主耶稣: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你跟从我吧!

(主是否在告诉我,我若真的爱他,就会爱他的羊呢?什么是爱呢?我以前以为我爱怎样就可以怎样,原来那种爱不可靠,真正的爱是有承担的,是肯付代价的。好吧!主啊,我跟定了你,只要你带着我,你走的路就是我要走的路,即使是钉十架的路。)

后来彼得看见那位「主所爱的门徒」约翰,就问耶稣:主啊!这人将来如何?

(约翰比我强,一向都很爱主,主连母亲都交托给他。主也会把羊群托付他吗?他也会为主受苦、为主死吗?)

主耶稣:我若要他等到我来,与你何干?

(主啊,是的,我不应和约翰比较;我们与你的关系都不一样,都那么独特;而你对我们的爱却远超任何一个人所能盛载的。我只要专心爱你,这就足够了。)


主与我谈「心」

主与我谈「心」

邱清萍

基督徒的生命是一个爱的成长过程,祷告,是跟主之间爱的互动。我们与主互动的祷告反映我们与主关系的深浅。只要我们向主开放,留意倾听,他会主动与我们对话,好像他与撒玛利亚妇人谈到她的干渴,或像他与税吏撒该谈到他生命的转机。

有这么一天,耶稣已被钉死,且已埋葬,彼得和另外四个门徒见理想已经幻灭,只好收拾破碎的心,重操故业,往海边打鱼去,可是他们整夜什么也打不着,心情更加跌到谷底。没想到黑夜过后,迎来的却是出乎意外的惊喜,所发生的事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余生。

他们遇见了复活的主,不可思议的是主为他们预备了丰富的早餐,慰劳了他们疲乏的身心。饭后,主特别把彼得叫到一旁。那天与主的对话在彼得心坎中刻上了比死更坚强的戳印,使他踏上义无反顾的不归路。我们且用心灵聆听和揣摸他们当天的对话。

主耶稣: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彼得看看不远处篮子里仍在蠕动的鱼,心想:主是指这些鱼吗?这些鱼怎么可以与主相比?但是为什么他会这样问我?主是不是看出我打算重出江湖?那是因为我真的以为他死了,一切都完了。想不到他果然从死里复活了!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我到现在仍然搅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眼睛没问题吧?嗯,主在等我的答覆。)

彼得: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

(噢!这句话就这样轻易从我口中溜出来了?是真的、真的;我的心真的愿意爱主;不过,我以前也以为自己为主死都愿意,但是结果唉!我对自己的认识也太肤浅了!主不是要跟我算旧账吧!?)

主耶稣:你喂养我的小羊。

(彼得的心头大石掉了下来。主既往不咎,一定饶恕了我不认他的罪,其实他一早就知道我会这样跌倒的,他甚至预先提醒我,可惜我过份自信了,人心真难测度,连自己都看不透。主啊,饶恕我、饶恕我。彼得的心在哭,为自己的失败,也为主宽宏的爱。)

主耶稣: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

(哦!主又问我啦!还是同样的问题。我真的要想清楚才回答他,我不想自己又在自欺欺人。不过,主问第二次,是不是表明他对我没有信心呢?我好难为情!谁叫自己太软弱,不只一次,乃是三次不认主,以致主信不过我,活该!主啊,你再给我机会吧。)

彼得: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

(主,我不知道是否能做到,但是我真的愿意,愿你悦纳我这微小的心愿,帮助我。)

主耶稣:你牧养我的羊。

(什么?主在说什么?好像他刚才也说过,他不但没有责备我,还把重任交托我。这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他在告诉我,他对我有信心。我真的担付得起吗?)

耶稣第三次问彼得: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

(原来主真的信不过我说的话,我不过一厢情愿吧了,我真的就这样无可救药吗?)

彼得忧愁的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

(我真的愿意爱你,只是我力量不足,求你帮助我。)

主耶稣: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你跟从我吧!

(主是否在告诉我,我若真的爱他,就会爱他的羊呢?什么是爱呢?我以前以为我爱怎样就可以怎样,原来那种爱不可靠,真正的爱是有承担的,是肯付代价的。好吧!主啊,我跟定了你,只要你带着我,你走的路就是我要走的路,即使是钉十架的路。)

后来彼得看见那位「主所爱的门徒」约翰,就问耶稣:主啊!这人将来如何?

(约翰比我强,一向都很爱主,主连母亲都交托给他。主也会把羊群托付他吗?他也会为主受苦、为主死吗?)

主耶稣:我若要他等到我来,与你何干?

(主啊,是的,我不应和约翰比较;我们与你的关系都不一样,都那么独特;而你对我们的爱却远超任何一个人所能盛载的。我只要专心爱你,这就足够了。)


男女同工同盟

男女同工同盟

邱清萍

廿一世纪的今天,美国社会已很接受女性领导,华人父母若女儿读书成绩好,会尽一切力量栽培她成材,她若有领袖的天份,父母也会沾沾自喜,盼她贡献自己的才华。但很奇怪,教会却不能像社会一样尊重和使用女性的恩赐,有领导恩赐的姊妹一回到神的家,就要为自己的恩赐与负担感到不安,赶快收藏起来。很多基督徒愿意投票选女议员、女总统,在教会却禁止姊妹讲道、教导或领导,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到底圣经怎样教导呢?

三段有关经文

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2-16节

保罗在第九及十章谈基督徒运用自由的问题,到了十一章就以当时教会所争议的女人蒙头为例,指出既然当时社会以蒙头的习俗分辨男女,姊妹要有合宜的服饰,免得传扬福音受障碍(九19-23;十29-33)。第五节「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说明当时姊妹在教会既领祷也讲道,保罗要她们有合宜的服饰-蒙头,免得她们的事奉受亏损。可见此段经文的重点是姊妹的服饰而不是角色。

第三节「男人是女人的头,第八节解释「头」的意义:「女人是由男人而出」(指创造),第十二节「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指由母腹而生),显明「头」在此处乃指「源头」,与事奉角色或权柄无关。

第十节照原文正确的翻译是「女人在头上应当有权柄」,原文没有「服」与「记号」这几个字,因此没有「女人应服男人的权柄」的意思。原意是:女人既是男人的荣耀(七节),她该有权柄与自由决定自己的头饰;但呼应第十章,女人虽有这权柄与自由,仍当为当时某些肢体软弱的良心而蒙头。

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26-36

经文强调教会聚会应有秩序,保罗「闭口不言」的吩咐共出现三次:若没有人翻方言,有说方言恩赐的人就要「闭口不言」(28节);当时的教会聚会不只一个人作先知讲道,保罗提醒先说话的人要「闭口不言」,让另一个「也得了启示的人」可以讲(29-30节);妇女在会中若要问丈夫问题,(当时男女分坐),要「闭口不言」,回家才问(34-35节)。三次都用同样的吩咐--「闭口不言」,就是停止讲话,而不是说任何时候什么话都不要说,乃是为了保持聚会的秩序,与姊妹事奉角色无关,更与讲道无关,前面十一章已见当时教会有妇女讲道。可惜翻译圣经的人加小标题时,写上「妇女不宜在会中讲道」,完全是个人的偏见,原文没有小标题,是翻译的人加进去,本来目的要帮助读者更明了内容,结果却误导了很多人。新译本已把这标题删掉,可惜许多人仍无法把错误的解经矫正过来,以讹传讹。

提摩太前书第二章8-15

经文所针对的是当时干扰及破坏以弗所教会的异端邪说(参徒十九章),而女人因为没有学道(犹太女人没有机会受教,过教会生活才开始有),而想教导,还煽动男人跟她一样受异端诱惑。提前一3-4; 四7;五 9-15;提后三6,7提到当时有些无知的妇女被异端的师傅牢笼,传一些荒渺的话。

所以保罗要女人先要沉静学道,免得好像夏娃一样,被引诱陷在罪里。有人根据提前二11-12「顺服」与「辖管」说明男有权柄在女人以上,但这里顺服的对象是真理及教会的领袖,与性别无关;管辖当然不对,男的也不该管辖或辖制女或男(彼前五3)。中文圣经译作「讲道」是错的,应作「教导或教训」,可惜有些人明知译错,仍然根据这错误的翻译禁止女人讲道。

从创造与救赎计划看姊妹的角色

由于篇幅所限,以上经文的详细解经请参考《还我伊甸的丰荣》一书,刘秀娴姊妹有详尽的原文解经。新约圣经解经家菲哥顿(Gordon Fee) 认为要探讨姊妹角色问题,应从整个圣经神学来看,他认为福音派传统对两性问题最糟糕的是从几个文化处境问题,里面几句独立,互不相干的话就为两性角色下了定论。我曾与刘秀娴、吴淑仪著作《还我伊甸的丰荣-从圣经、历史和社会问题探讨妇女的身份与角色》(由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出版)依循一个较全面的途径,就是从「创造、堕落与救赎」整个救恩神学的架构来探讨姊妹的角色问题。

创造初衷

创世记第一、二章记载,男女都是照神的形像造的(一27),而且神造了以后说是「甚好」,在诗篇第八篇指出「都是荣耀尊贵」的。神要男女一同负起「生养众多」与「治理这地」的使命(一28)。当时并没有「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的分工,有人以第二章18节神造夏娃来「帮助」亚当来肯定女性应当附从男性,其实是对「帮助者」这字的原文意思有所误解。这字在旧约大多用来指「耶和华是以色列的帮助者」(诗121),或指军事上互相配合的战友同盟。男女还有一个共通,就是同有一个名字,就是人,原文是adam,与男性亚当同字。
至于男女的相异,一定有的,否则为何造男又造女呢,亚当与夏娃是独立的两个人,却要成为一体。他们虽然同有一个名称──叫做人,但亚当是男人,夏娃是女人,就是分别。男女肯定有差异的,除了生理外,可能也附带生理影响个性、心理、人际关系的差异,圣经没有明讲。

创世时,男女在身份与价值方面都是同尊同等,在角色方面是一同肩负家庭文化的责任,按照各自的特色,互动互补,是机动与灵活的,达致合一的目标。

堕落后的男女关系

以上是男女在神的创造中,丰荣的目标、身份与角色。但当人堕落后,这种丰荣就失去,男女的关系、身份与角色在有罪的文化中也就扭曲了。创世记第三章16节指出关系的扭曲:妻子恋慕丈夫,丈夫管辖妻子。妻子恋慕的表现包括为丈夫生儿子传宗接代来保障自己的安全,以姿色取宠,女人单方面的贞节等。丈夫管辖表现包括以妻子为财物及奴仆,不许女人发挥天赋才华等。

在角色方面,似乎暗示了分工,女人因怀胎苦楚不能兼顾管理万物的责任,而男人也因劳苦耕种才得糊口,没法兼顾养育儿女的责任,渐渐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但这是堕落文化的现象,而非神创造的初衷。

在基督救赎里的更新

菲哥顿认为解释保罗神学必须围绕救赎中的更新,基督的救赎带来个人与文化的更新。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五章16-17节讲到基督为我们死,我们为祂活时说:「从今以后,不凭外貌认人了…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在两性关系方面旧的是什么?新的又是什么?保罗在加拉太书三章26-28节指出犹太人与外邦人过去优劣、主从的阶级观念要废除,但保罗没说从此没有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分,乃是说不再以种族定身份的价值及角色。

同样道理,基督徒与教会也不要再以经济及性别原因来定优劣、主从的关系。因为我们都是披戴基督,「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或为奴、男或女,都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这种更新恢复了神创造男女的初衷──虽然种族、经济与性别的外表差异仍然存在,但是不能以这些差异来定身份与角色。

旧约与初期教会的姊妹角色

是多元的

圣经新旧约记载妇女在支援、接待、赒济方面作了许多美好的工作,在讲道、教导及领导工作上也作出了贡献。

作神的代言人方面,旧约有米利暗(出十五20)和户勒大女先知(王下廿二14),新约有腓利四个说预言的女先知(徒廿一8);领导方面,旧约有米利暗、底波拉(是士师也是先知,士四4)、以斯帖;新约有作执事的腓比(罗十六1)、女使徒犹尼亚(罗十六7);教导方面有百基拉(徒十八24-26),神使用姊妹是多元的。

事奉的恩赐不分男女

保罗教导信徒要按圣灵所分配的恩赐事奉,几处提到恩赐运用的经文:罗十二6-8林前十二4-11、弗四11-12、彼前四10-11都没有用带性别的字眼,或特别指明那些是弟兄的恩赐,那些是姊妹的恩赐。男女领受什么恩赐,就要忠心用来服事主,有一天也要向主交账。这些恩赐是神赐给教会的资源,用来建立神的国,不是犯罪的事,为何有人要禁止呢?

当时的社会,男女不平等,姊妹没有机会受教育,又不可以在公开场合露面,参予公开的生活,教会尚且可以突破限制;今天社会男女已平等,社会上男女有同等的机会,教会是否更应当走在社会前面,活出基督救赎的光辉?


排华现象与种族歧视

排华现象与种族歧视

主持:邱清萍
嘉宾:林永健牧师
整理:程耀曾

邱:我们现在来谈另外一个问题,与刚才讲到教会的多元与合一也是有关联的,就是排华的现象和种族歧视。对美国的华人,这是切身之痛。新冠病毒引起国家的危机,华人以及其他的亚裔,很不幸地成为代罪的羔羊。过去一年,仇视亚裔的事件和罪案提升了150%,美国很多城市都有游行示威的集会。今天是4月22号,明天4月23日,国会很有可能通过一个法案,就是「反亚裔仇恨犯罪」的法案,整个国家都在看这件事。仇视亚裔的现象其实不是新事,十九世纪已有。我们如何从圣经的教导,来看待这种族仇恨的事呢?

林: 针对亚裔的仇恨及暴力的事件,亚裔女性受害者是男性的2.3倍!对年轻人(17岁及以下)的心理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父母不一定明白。在这些暴力中,口头暴力大概占了68%。有些年青人就遇到同学走到面前,凶巴巴对他说:「滚回中国去!」,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就会哭,躲起来不敢上学;有些就跟对方打起来,以暴易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若遇到这种歧视,就会与其他「弱势民族」认同,觉得自己也是少数民族中受伤害的一群。他们同情黑人和墨西哥人受欺凌的遭遇,比较能够接受墨西哥人非法移民的困境。

作为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心态就很不一样,我们移民来到「异邦」,目的是要找个立足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园。我们埋头苦干,对别人的谩骂与污辱,会装着听不见,更不敢回嘴,为了求存,只好忍气吞声。我们这一代人已有心理准备,接受自己是异文化中的次等国民。两代之间了解和反应很不一样,有时会出现张力。

圣经很清楚地说,神按照祂的形象,造男造女,祂从一本造出万族,我们本是一家人。罪进入了世界以后,我们中间出现了分歧与纷争。创世记第十章提到不同种族(ethnic)的产生。人为了彼此不同的种族、皮肤颜色、语言文化,互相仇恨。这就是罪,是不合神心意的。

约翰福音三章16节说:「神爱世人(世界所有的人),甚至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安提阿教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差传教会,里面的领袖有黑人、非洲人、外邦人、犹太人、和罗马人。在这个教会,福音是跨种族,跨文化地传出去的。如果福音只在同种族里面传,就永远只有犹太人的教会。

今天你跟我可以成为基督徒,在基督教会里面有分,就是因为有人愿意跨越种族的界限,把福音传给与自己不同种族的人。整个宣教的运动就是一种跨种族,跨文化的宣道。神是万族万邦的主。有一天在基督里所有种族都要同归于一(弗一10)。

现今,在基督里我们是弟兄姐妹,应当不分彼此,这是圣经清楚的教导。问题是,在种族问题的冲激下,我们怎么活出这种彼此相爱,跨种族,跨文化的生活。如果我们心中还有种族歧视的想法,我们须要悔改。我们若活不出这种在基督里面合一的生活,我们的见证都会受到亏损。

邱:我记得林牧师曾在教会讲台讲过「种族歧视」这课题,有非常详细的圣经教导,而且用了很多的例子。我可以把它放在我的网页上面吗?

林:当然可以,国语和粤语都讲过。

邱:谢谢,我会把这些信息放在本文末的参考资料里。美国因为受基督教影响,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吸纳了很多国家,很多民族的移民。另外一方面,美国自开国以来就有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排华的现象也早已有之,与圣经的教导背道而驰。过去一年,我们更清楚看到「白人优越感」所带出来的严重后果。这种矛盾的现象,作为华人基督徒,我们该如何回应呢?

林:种族的问题很可惜被政治化了。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是个大熔炉,大部份的美国人都是从外面来的,包括白人。种族问题成了政治的议题,「白人优越」也与政党挂钩,就纠缠不清了。我们常说要回到美国以基督教立国的文化,这是好的。但当年清教徒(Puritan)的时代,就是白人为主导的世界。黑奴和印第安人,都被排到主流的外面。有人认为我们谈种族歧视,就是为某个政党拉票。你若是对立的政党,就必须否认有系统性的种族歧视,结果把问题变成了政治的争论。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政治的的因素放下。应该正视,正面地处理这个种族歧视所带来的影响。圣经怎么教导,我们就应该怎么做。我们所面对的,不论是黑人受歧视或者白人受歧视,应该以圣经的公义为标凖。神爱世人,人人都应该平等。我们应从圣经的教导,来面对这个社会的现象。你刚才也说了,这个种族歧视的问题,在美国的历史是根深蒂固的,不是今天才发生。

法律保障黑人可以投票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中才实现,这才不过50年前的事。黑人在美国占了13% 的人口,收入只有白人的1/10。他们在监狱里面的人数比非黑人多了四、五倍。有些人否定这种现象与社会制度和群体文化有关。他们说黑人懒惰不做工,又常犯法,所以监牢里面都是他们的人。说这些话就是出于种族歧视,认为某种皮肤颜色的人,整个群体天生就是比较差劲。是真的吗?我们应该问:为什么这样的社会现象会发生,是怎样发展出来的呢?

回到与我们有切身关系的排华及针对亚裔的仇恨现象。若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遭遇和黑人一样不平等的待遇,我们会否说这是我们应得的?我们应该怎么回应?我们应该放下政党意识,正视和化解种族之间的仇恨,寻求一个公平公义的社会。

邱:我们要很小心泛政治的倾向,不要让政治家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要小心不要高举政治家的理念,多过高举圣经的教导。在社会稳定繁荣的时候,华人被看作「模范的少数民族(model minority)」。但在社会动荡时, 却很无辜地变成了代罪羔羊。除了人身安全受威胁以外,可能也会引起身份的危机。被人家叫说:「回老家去!」我们会问: 「老家?我以为这里就是我的家啊!」杨凤岗博士曾经指出我们有三种身份:华人,美国人,基督徒。面对排华的现象,三种身份可能出现矛盾或危机,我们该如何自处?

林:第一,种族歧视其实是人的罪性问题,我们会被歧视,也会歧视人。在这里白人会歧视亚裔的人,而白人在中国,也有可能被歧视。我有一位白人朋友,从美国去上海生活了10年,会讲中文。有一次,他走到一个商店买东西,店主因他是白人,对他说:「走开!我不卖给你。」种族歧视是人共通的罪性,我们都需要耶稣救赎的恩典。

第二,我生为中国人,当然会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而感到骄傲,但我不能因此看不起那些文化不及中国久远,别国的人。另一方面,我在美国生活了50年,我现在是美国人,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要爱护这个国家,也要为这个国家祷告,向神求幸福,求平安,求合神心意,好让福音可以在这里生根,可以传出去。

但我最重要和核心的身份是基督徒。无论什么种族的人,我们都是耶稣基督所买赎,蒙恩的罪人。基督徒是我首要的身份,其他身份都会过去!有一天,我不是以中国人或美国人的身份,乃是以神尊贵儿女的身份,呈现在主的宝座前。这是一个永远的身份,而且我们都以这身份互相联系着。

我以这个永恒的身份,来爱美国,做一个好的美国公民;我也不忘记我有中国的血缘,为此感谢神。要解决种族歧视的问题,我要回到福音的核心,面对自己和别人的罪性,那种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自以为本的生活态度。靠着耶稣的宝血,罪得赦免,成为一个新人,一个能以神的眼光看别人,以神的爱跨越种族的歧视与仇恨,真诚的爱人如己。

邱:换句话说,无论是中国人,白人,黑人,假如有种族优越感,看不起别人,甚至歧视不同种族的人,这就是罪,就是不对。我们又要以基督徒这永远的身份,来维系其他的身份。最后,我想请问,因种族主义所造成的个人或群体的伤害如何可以得到医治?教会作为传扬和好福音的群体,是否有可能跨越这个鸿沟?该如何促进在基督里面的彼此了解,谅解和化解?

林:我们教会上周开了一个讲座,特别讲到针对亚裔的仇恨和暴力问题;也提供一些查经材料(请看下文),给小组讨论,特别给我们的下一代,帮助他们明白圣经教导,作出讨主喜悦的反应。我在其中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要得医治,首先明白种族仇恨是人共通的罪性,很多国家民族都有。我们不需要觉得孤单和害怕,好像只有我们华裔才会有这些遭遇。

第二,寻找机会与人分享遭遇和感受,说出自己的故事。说出来有助面对和处理,通过对话与沟通,我们可以整理自身的经历,甚至可能改变观点。闷在心里的负面情绪会变成苦毒,甚至结成仇恨。我们可以跟愿意聆听的人讲自己的故事。

第三,两代之间要有沟通,孩子跟父母,父母跟孩子,大家来谈一谈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经验。上一代有移民的心态,也听听下一代,在这边长大孩子们的遭遇。两代之间的彼此聆听与了解能带来医治。有些父母还没花足够时间去聆听儿女所经历所感受的,就断言他们的经验不重要,所受的伤害也没什么,只要好好读书,赶快赚钱,这些事就会迎刃而解。儿女们受歧视,觉得自卑,抬不起头做人,伤害可能很严重。父母要去关心和帮助。

第四,要祷告,求神赐下智慧,先想好该有的正面反应,主所喜悦的反应。如果有人对你说: “Chino, go home”,你要先想好怎么回应?先寻问神你要怎么处理?如果人家把你推倒,好像电视报导在纽约街头发生的事,你要怎么反应?是不吭声地走开呢?还是站起来?要报警还是不报警呢?要怎么做呢?这样,你就不会被别人的仇恨牵着鼻子走。

最后,我觉得我们要站立起来,一同来发声,反对种族的仇恨,反对把社会撕裂,把人分割的现象。在某些国家,你没有自白表达意见的权利,可是在美国,你是可以发声的,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权利。作为教会群体,我们可以根据圣经指出种族歧视、仇恨与暴力都是不对的,也要跟议员、政治代表们表达我们的意见。很多人认定亚裔是不表态、不讲话的,我们就要改变一下,站在一起来表态,发表我们的立场。求神怜悯我们。

邱:很具体的提醒,谢谢林牧师。我们希望透过切磋与交流,能为华人教会提供反思的空间,在所面临的难处里,有更多的勇气来面对,更多的智慧去处理。

参考资料:
林永健牧师讲「种族歧视」(粤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YXoRUek8U
林永健牧师讲「种族歧视」(国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IHaj8VubY&t=2s
邱清萍著:《从飘泊到植根—北美华人教会采风录》。美国中信出版,2010年。作者在书中第一部份追溯早年华人移民美国的艰辛及遭遇,包括在排华法案下如何争取生存的空间。然而,早期华人教会也是在很多白人教会爱心的支持和培育下形成。 (本人网页有订书页)

查经材料—
美国亚裔教会看种族主义与歧视

注:本文包括三课查经材料,帮助美国亚裔了解如何根据圣经的教导,对种族主义与歧视作出回应,内容由福遍中国教会提供。

查经(一)
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亚裔,我们习惯了依从前人的样式。然而我们回顾美国历史,发现不少歧视与仇恨亚裔的事件,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盼望透过这些查经材料,帮助新一代的亚裔从圣经角度看这些事件,并作出合乎圣经、负责任、不断成长的回应。

问题:
1. 在什么事上你或父母曾对人有种族歧视或仇恨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表现?
2. 分享一件你曾因自己的种族被别人歧视的经历。

圣经对「抗衡种族主义」的教导

简介
圣经提供五方面贯通新、旧约的指引,我们只举出其中一些章节。这些经文清楚指示我们要抗衡种族主义,而且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创造
读经:创世记1:1-31;诗篇104
我们的生命是神所赐的礼物,与其他被造物,如星球、海洋、动植物等很精细奇妙地组合成为一个生命的系统,神对祂的创造很满意地说「好」。每当我们高抬一种人,或贬低另一种人,就等于抢夺了创造主的地位,否定了受造物之间的关系,自以为比神更有资格作出判断。

神的形像
读经:创世记1: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虽然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差异,我们都是神的儿女,是神按照自己的形像造的,都有同等的价值与尊严。我们不能以种族主义的眼光看彼此,因为神从一本造出万族,且赋予每个人神圣、不能被剥夺的价值与尊贵。所有人都有神的形像,若否认某种族作为人的完整价值,就是欺骗与虚谎。

1. 作为人你在那方面有神的形像?
2. 作为一个种族/民族的群体,你们在那方面具有神的形像?
3. 人却常照自己的形像造神,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4. 有没有那一个种族群体的人,你会觉得最有困难与他们打交道?
5. 你如何学习不从肤色或国借,只从神的形像来看人?
6. 作为美借华裔,你如何对自己及别人活出有自我价值与尊严的人生?
7. 分享你所认识的亚洲文化与精神遗产其中一个美好的特征。

查经(二)
能生活在美国是一个祝福,是世界许多人不能享有的经验。这个国家容纳多元的文化,也是别国所不及的。然而,种族主义与歧视带来很大的挑战。神造人是要人平等相待,虽各有不同,却为了祂的荣耀,以公义平等相待,可惜我们都违背了神的心意,不只一个群族,乃是所有群族都有这个倾向。

1.分享你在美国所享有多元的好处。
2.分享你在美国不能享有多元的好处。
3.对你作为美借华裔来说,以上两种的经历所带给你的福气和挑战是什么?

神喜悦多元的群体
读经:使徒行传10:9-23

作为人,我们都有神的形像,这是很基要的共通点;我们的差异也是很宝贵的,神喜悦多元,祂创造万物,各从其类(伯38-41)。在新约,耶稣基督赐恩典给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或地位。祂尊重所遇见的每个人,包括尊贵的犹太男人或女人、税吏、妓女、痳疯患者撒玛利亚人,和迦南人。使徒行传记载耶稣门徒如何突破偏见,把福音传给外邦人。在他们眼中,外邦人是不洁的。神三次用异象对彼得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他终于能够对人说:「我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十34)神没有要求我们都一样才爱我们,祂的恩典有很大的空间容纳很多的差异。神并没有以祂的恩典消除差异,却要求我们在差异中持守合一。圣灵在五旬节降临在各地来耶路撒冷的众人身上,他们就说起自己的家乡话来。 (徒二1-11)神并没有除去各地的语言,或赐下一个新的语言,祂只是在他们不同的语言中,赐下理解其中信息的能力。

神喜欢多元及不同的种类。祂的恩典不是只有某些人可以享用,祂也不抹杀我们彼此的差异。种族主义者错误地解读,以为差异就是不好的,其实差异正显明神的创意是多么的丰富。
神爱公义
读经:耶利米书9:23-24

神喜爱公义,这是催逼我们要抗衡种族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旧约的先知一再宣讲神关心那些受迫害的人,为他们追讨公平的待遇。耶利米先知说「神喜悦在世施行公平和公义」(耶九24);阿摩司先知说神要祂的百姓「在城门口秉公行义」、「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五15、 24);弥迦先知说神向我们所要的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弥六8)。神喜爱公义,制度性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压根儿不公义,是与神的旨意背道而驰的。

讨论问题:
1. 以上所提有关抗衡种族主义的四个圣经原则:创造、神的形像、多元、及公义,对你来说,那个原则使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2. 圣经曾被套用来支持种族主义,你听过或接触过吗?有什么例子?
3. 我们的教会该如何矫正有种族歧视嫌疑的解经?
4. 为抗衡种族歧视与仇恨,你可以采取什么的行动?
5. 与父母谈及种族歧视问题,无论是他们所遭遇的,或是他们不自觉的犯了,有什么引起话题的好主意?

查经(三)
教会群体有一个使命,就是把曾经隔离的人带到神的面前,成为神家的一部份。我们要把人罪性所建立起来的墙拆下来,这些墙只会加强彼此的疏离,使我们不能成为一家人。本课查经带我们看看保罗心目中神家的愿景,如何取代种族主义与歧视所带来的破坏。

1. 分享你曾经历被排斥和被拒绝,归属感被剥夺的感受。
2. 你有没有曾经排斥别人,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无所依归?可以分享吗?
3. 试比较以上两种经历,你认为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神的家
读经:以弗所书二11-22
讨论问题:以色列人以神为王,是神的子民,凡不属这王国的人被看作「外邦人」。感受一下在犹太人的社区中作为外邦人的滋味。
1. 依你看,保罗为何在第十一节提及这件使人难堪的往事?
2. 耶稣如何改变外邦人的处境(13-19节)?
3. 我们曾经树立了什么样的屏障,无论是种族的、社交的或经济的,使他人​​不能和我们联合成为神的家?
4. 我们可以如何成长,使神的家成为祂所喜悦居住的地方。

以上材料摘自:Facing Racism by PCUSA和 Losing Face & Finding Grace by Tom Lin;并由福遍中国教会Pastor Samuel Kwan and Pastor Jeremy Chu编写,邱清萍翻译。
Bible Study On:

Bible Study On: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for the Asian American Church

Introduction: The following 3-part Bible study aims at helping Asian Americans to understand a biblical response to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It has been adapted from the following two sources: Facing Racism by PCUSA and Losing Face & Finding Grace by Tom Lin, compiled and edited by Pastor Samuel Kwan and Pastor Jeremy Chu of Fort Bend Community Church in Houston, Texas.

BIBLE STUDY 1

Growing up in America as an Asian American we are often unrightfully expected to conform. However, when we look back at American History, there are instances of hate,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towards Asian Americans. We hope to encourag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sian Americans with a biblical understanding and perspective to take ownership and grow, and have a biblical response to racism, discrimination, and hate.

Opening Question:

  1. What are some instances where you or your parents have shown racism, discrimination or hate towards another? Why do you think this happened?
  2. Share an instance where you were discriminated against based on your race?

Biblical Imperative to Antiracism

Introduction

The Bible provides a firm foundation and compelling imperative to engage in antiracist work.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different biblical themes that can ground and motivate antiracism. While we will read some selected texts,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se themes are not confined to isolated verses. Rather, they are woven throughout the biblical witness.

Creation

Read: Genesis 1:1-31 see also Psalm 104

We are all part of God’s intricate and amazing creation. We did not bring ourselves into being, rather we receive our existence as a gift from God. Our lives are interwoven with all of creation, including the stars, planets, oceans, animals, trees, and plants around us. We are all part of creation that God has made and declared good. God created all the cosmos in an intricate interwoven system of life. When humanity elevates one group over another or falsely declares particular groups less good than others, we usurp God’s place as the creator of all that is. We deny our interrelation and proclaim our judgment more powerful than God’s.

Image of God

Read: Genesis 1:26 “Then God said, “Let us make humankind in our image, according to our likeness.”

Humanity is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 While humans have many differences, we are all children of God,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 and therefore of equal worth, value, and dignity. We are called to a vision of humanity without racism that is “grounded in our common origin as children of God from which we derive our inalienable worth, dignity, and sanctity.” All humans are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 It is therefore falsehood and deception to deny the full humanity of any group of people.

  1. In what ways are you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 as an individual?
  2. In what ways are you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 as a race/ethnic group?
  3. Share an example of how mankind has made God in his image.
  4. Who are the people groups that you have the most difficult time connecting with?
  5. How can you begin to see others as the image of God, rather than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or the country that they come from?
  6. How can Chinese Americans demonstrate self-worth and dignity to themselves and others?
  7. Share another example of the beauty of Asian culture and heritage.

BIBLE STUDY 2

Growing up in America is a blessing that many in the world do not experience. There is a diversity to this country that is unmatched by any other.  However, that diversity comes with challenges in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God created all people to be equal but mankind has broken that equality. ALL people groups are at fault, not just one specific group of people. God created diversity and justice for His glory.

  1. Share about the diversity that you have been a part of in this country
  2. Share about the lack of diversity you have been a part of in this country
  3. As you contrast these two experiences, share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y have presented to you as an Asian American.

God loves diversity

Read: Acts 10:9-23

While focusing on the image of God emphasizes how all human persons are fundamentally the sa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rsons are also valuable. The Bible portrays God as delighting in the variety in creation (see Job 38-41).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God of Jesus Christ offers grace to all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ir social group or status. Jesus spoke with and honored all those he encountered, including respectable Jewish men, women, tax collectors, prostitutes, lepers, Samaritans, and Canaanites. The book of Acts recounts the momentous decision to proclaim the gospel to the gentiles, who were at the time considered unclean by the Jewish followers of Jesus. Peter’s initial hesitation to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gentiles is overcome by a series of visions in which God tells him, “What God has made clean, you must not call profane.” Once convinced, Peter tells others, “I truly understand that God shows no partiality, but in every nation, anyone who fears him and does what is right is acceptable to him” (Acts 10:34). People do not have to all be the same in order to be loved by God. There is room in God’s grace for vast differences. And the grace of God does not erase differences but rather invites unity among them. When the Spirit came upon the people at Pentecost, each person present could hear the believers speaking in his or her native language (Acts 2:1-11). God did not provide a new language that erased all native tongues. Rather, God created understanding within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s present.

God loves variety and diversity. The grace of God is not contained within particular human groups, nor does God’s grace erase our differences. Racism falsely proclaims that difference is negative, rather than evidence of God’s abundant creativity.

God loves justice

Read: Jeremiah 9:23-24

Another Biblical theme that compels us to anti-racism work is God’s delight in justice. The prophets of the Hebrew Bible continually proclaim God’s care for those who are 3 oppressed and God’s demand for just action. Jeremiah says that God “delights” in justice (Jer. 9:24). In Amos, the LORD calls for the people to “establish justice in the gate” and “let justice roll down like waters” (Amos 5:15, 5:24). The prophet Micah states that what the LORD requires is “to do justice, love kindness, and walk humbly with your God” (Micah 6:8). God delights in justice. Racism, as systemic inequality, is fundamentally unjust and therefore against the will of God.

Discussion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se four biblical foundations (Bible study 1&2) for anti-racism work (creation, image of God, diversity, and justice) speaks most powerfully to you? Why?
  2. The Bible has often been used to support racism. What are some ways you have heard or seen this happen?
  3. How can our church community counter racis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Bible?
  4. What steps can you take towards advocacy against racism, discrimination and hate?
  5. What is a good conversation starter to talk to your parents about racism, discrimination and hate they have faced or put on another in America?

BIBLE STUDY 3

The church community has a mission. That mission is to bring others to full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of God from our former alienation.  The church community is charged with breaking down the social barriers that humankind has erected. These barriers prevent membership and instead, reinforce alienation. This last section of Bible study will look at Paul’s vision for what a church community should be in lieu of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and how we should address it today.

  1. Describe a time in your life when you felt excluded and unaccepted, as though you didn’t not belong.
  2. Describe a time when you left someone out and excluded them, as though they didn’t belong
  3. As you contract these two experiences, what drives you to do this (excluding and not accepting) to others and have others do this to you.

Household of God

Read Eph:2:11-22

Discussion Questions:

  1. The Israelites were under the kingship of God and thus, were members of God’s society. Those not in this society were referred to as “aliens.” What do you think it was like living as a Gentile alien in Jewish society?
  2. Why do you think Paul brings up such an unpleasant remembrance in verse 11?
  3. How has Jesus changed the condition of the Gentiles (vv. 13-19)?
  4. What dividing walls (racial, social, economic) do we erect that prevent us and others from coming together as God’s household?
  5. How can we better grow our households into “dwelling places for God?”

 


教会的多元文化与合一

教会的多元文化与合一

主持:邱清萍
嘉宾:林永健牧师

介绍:林永健牧师在 1997年奉教会差遣出外植堂,建立休士顿福遍中国教会至今。廿多年间,蒙主赐福,同工忠于所托,同心建造教会,会众由创会时的222人增至目前的1,800人。

邱:福遍教会处于多元化的城市休士顿,你在创会之初已有建立多元跨文化教会的异象。请分享这异象所包含的意义是什么?

林:教会在1997年建立时,我们了解到福遍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社区,任何种族:白人、黑人、亚裔、墨西哥人都不够一半的人口,所以没有什么主流的种族。当时我们就有一个心愿,就是欢迎任何种族的人来教会与我们一同敬拜神。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有英语和华语的崇拜。华人群体本身也是多元的,当时来教会讲国语的80% 从台湾来,20% 从大陆来的。从香港或东南亚来,用粤语的人数也差不多;讲英语的土生华裔人数比较少,一直以来,本教会的文化是中西合璧的。

我看北美的华人教会很多都是这样多元的,很少是单元的,就看教会领袖是否重视跨文化的异象,接纳不同种族的人,容许多元不同的表达,却同时保持合一的心态。

邱:教会在廿多年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因观点和理念的差异而引起的争议,例如教会的名称是否要有「中国」两个字,又如说方言、按立女牧师等议题,你和同工团队如何带领教会面对与处理而达至共识,过程中有那些重要的原则可供别的教会参考?

林:我们的文化背景与语言是如此的多元,因差异而引起的冲激是不可避免的。刚才你所提的不过是一些比较重大的议题,需要几个月或什至一两年才能达成共识,然后还有很多比较小的争议,似乎每天都有,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处理这些问题。这可能也是很多教会最头痛的事情。

我就提几个重要的原则吧。首先,我们把合一作为教会最核心的价值,耶稣离开门徒前,语重心长对他们说:「你们若合而为一,世人就知道我是从神那里来的」。因此我们常常提,一有机会就教导。新会友加入教会,或聘请新同工,建立长老团和其他同工团队,我们都强调合一是本教会非常重视的价值。

第二,我们也很强调多元,欢迎不同背景的人加入教会,教会也有不同语言的会众,和不同的事工,但必须在多元中有合一的异象,主任牧师和同工团队也要活出合一的真义。不是什么事都一起做,乃是容许与接纳多元的不同表达。

第三,培养同工的彼此信任很重要,在各自不同的服事中,刻意透过一些活动,例如短宣或建立团队的聚会,不同堂会或事工的同工走在一起,彼此认识分享,建立信任。但最重要的是事工的领袖,特别堂会的牧师们能彼此关心,彼此支持,有了矛盾冲突,能以爱心和信任来处理得好,弟兄姊妹看在眼里,就会效法。我们常说:unity at the core,核心能合一,其他部份就不会出乱子。

第四,谦卑学习。有新人加入教会,或需要去面对一些转变,我们都要带着谦卑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假如总是以自己熟悉的处事方式来论断别人,或停留在自己觉得舒服的小圈子,我们是没法跨出去,没法为福音跨越差异,达成合一。文化与社会一直在改变,以国语堂的会众为例,现在从大陆来的会友与廿年前的会众,在思维与做事方式,甚至所关心的议题都很不一样。带领的同工特别须要谦卑忍耐,多了解多学习,才会产生认同感,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保守在基督里的合一。

邱:近年很多教会因政见不同而引起人际关系的张力,甚至撕裂。传道人在讲台上若不小心,就会碰到政教关系的敏感神经,有人会作出情绪化的反弹,甚至离开教会。另一方面,牧者有责任帮助会众从圣经角度作出思辨,若对会众关心的议题不提不问,又会有人说他不接地气。你在此时此地如何拿捏,在讲与不讲之间作出判断?会众又该如何调整他们的态度与期望?在团契或彼此互动时该如何处理因政见不同而出现的张力?

林:邱牧师,这些也正是我想问你的问题啊。特别去年大选,你所提到的问题都在我们教会出现过。牧师该不该讲自己的立场,讲与不讲都有人说话;小组在社交媒体把不同政见的文章传来传去,不同立场的人因此吵起来;有人发现牧师的立场跟自己不一样,就会生气;牧师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我知道别的华人教会都面对这种窘境。我什至听说一个教会选长老,投票之前要候选人表白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些都反映社会撕裂的现象,和后现代强调个人主义的人对真理的态度,就是我认为对的就是真理,跟我意见不同的就是假新闻,然后据理力争。也呈现了两代之间的差异。我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报告,Generation Z (24岁以下)只有4% 的人持守圣经传统的价值,他们倾向开放与进步主义,父母辈的第一代移民则倾向保守。

我也没有什么智慧之言,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我就分享自己是怎么做吧。第一,政治的议题很多很复杂,不是单一个议题就说得清楚政治的立场。去年九月,我开了一个主日学班,共三个月,用周间一个晚上,探讨的内容包括各种政治的议题。我觉得这个方式比在主日讲台讲更有效,因为不是单向的讲话,而是可以交流与发问。除了请外来的讲员,大部份由我自己讲,也有分组的讨论,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各种比较复杂的议题,参加的学员约有一百多至两百人。我虽然有自己的立场,却不要求他们跟我一样。我们学习从圣经的角度来看问题,也提供立场不同的资讯与网络,请不同立场的人来分享,后果似乎不错,不过对改变彼此的立场作用不很大,大家仍然坚持自己的政见,甚至有争辩,有些人对教会没有清晰的立场,感觉不满。

邱:也许这说明每个议题都有至少两方面或多方面的看法,大家学习对话、彼此聆听就很不错了。我想大家可以学习如何平心静气的讲自己的看法,不要太情绪化,也要带着尊重,给对方空间与时间发表他的看法,有些人为了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给对方发言权,这就很难对话,很难增进彼此的了解。

有些人认为合一就是看法、做法一致,在多元的时代,共识愈来愈难达成,好像你刚才提出的例子,虽然经过沟通,大家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没法达成共识,合一有可能吗?你会如何看合一?现今的教会,如何在刚才你说的情形下,仍然活出基督里的合一?

林:这是非常好的问题。首先讲讲什么是合一,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四章说的一主、一神、一灵、一信、一洗、一个身体、一个指望,是圣灵在我们信主时就已经赐给我们合而为一的基础,我们要「竭力的保守」。然后保罗继续说基督量给各人不同(多元)的恩赐,虽然恩赐不同,目的却是一样,为了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这是另一种的合一,是指教会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有基督样式的门徒与教会。

在异象、目标与价值观(轻重缓急)方面,我们要合一,不得有二;但是在方法、途径、策略、时间等方面却容许多元的恩赐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做为主任牧师,我经常要在这些方面拿捏得好,对于目标与原则性的东西我会很强调一致性,让大家看见界线在那里,以致在容许多元表达的同时,仍然持守真道与目标的合一。

邱:所以合一与多元属于不同的层次,处理起来也不一样。核心、重要、基本的都要抓住,但是做法、方法可以变通,容许差异,这是很好的指引。谢谢林牧师,这个话题我们就停在这里。我们会用另一节谈谈「排华现象与种族歧视」,把刚才所讲的作一个具体的演绎。


男人的天空可以更絢爛

男人的天空可以更绚烂

邱清萍

圣经的信心英雄不一定是好父亲。亚伯拉罕因处理不好妻妾之间的矛盾,两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成了世仇;摩西为了领导以色列人成了缺席的父亲,他的儿子革舜和以利以谢是由外公带着(出十八);大卫因杀夫夺妻为儿子立了坏榜样,儿子暗嫩奸污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另一个儿子押沙龙用暴力逼宫。这些信心英雄虽有过人之勇成就大事,却在父亲的角色上交了白卷,甚至种下祸根。

圣经中的模范父亲另有其人,旧约有波阿斯,新约有约瑟。

波阿斯很有政治权势和财势,照当时文化的要求,婚姻要门当户对,配合身份与地位,像他那样有钱有势的男人绝不可能「下娶」像路得这样贫穷的外邦女子。而且习俗要求妻子必须能生儿子传宗接代,路得与前夫结婚十年都没有生育。从各方面看,娶路得的男人一定倒霉。

可是,波阿斯为男人本色下了新的定义,把标准提得更高。波阿斯看重路得对婆婆牺牲的爱,及投靠神的心志。他看重德力(二11-12),是一个有自制力的男人,路得睡在脚旁也不为心动,没有做出不规矩的事。他又有公信力,遵守当时的俗例,先求问路得至近的亲属,对方拒绝后他才尽本份赎地及娶路得,为拿俄米的丈夫及儿子留名。他忠心运用神给他的各种资源,作个好管家。

波阿斯按照旧约社会爱人的原则,为穷人留麦穗,为已死亲属留地、留名及留后,这些行动都需要牺牲财力及时间。他既非拿俄米至亲的亲属,本来不须要这样做,但他是个真男人,像耶稣一样为别人舍己,甚至超越当时律法的要求。他尊重路得,不因她是女性,穷人及外邦人,是新移民而鄙视她。波阿斯逆流而上,为人宽厚有情,不但没有恃势欺人,反以仁慈待人,乐于助人。

他后代有一曾孙名叫大卫,而大卫的后代出了救世主耶稣基督。波阿斯赎地及赎人其实就是救赎主(Kinsmen-Redeemer )的工作,预表了耶稣救赎之功。波阿斯善用他的权势成全两个女人,结果神的国得延伸,他自己也蒙福,成为耶稣家族的一位先祖。

新约的约瑟很容易被忽略,圣诞故事很少以他为主角,他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没有重量级拳击手阿里那样的身材,也没有盖普那么有钱有成就。他只是一个木匠,却是一个伟大的男人,他是一个好父亲,是救世主的父亲。

耶稣的门徒马太在福音书一开始就树立了约瑟的重要性。第一章一节说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犹太人,也是犹大王大卫的子孙。先知多次预言耶稣是王族的后代,但耶稣没有肉身的父亲,又怎么可能应验这预言?在耶稣家谱里,看出约瑟与大卫是皇族一脉相传的,应验了先知的预言。

圣经说约瑟是义人。作者马太指出两种义:法利赛人的义和神国的义。前者是许多犹太教里宗教的条例与礼仪,本身没有不妥,只是法利赛人将这些条例加上许多细则并且绝对化了,反而失去其中的精义,成了外表好看,里面腐败,与神的本性相差很远,而且捆绑人的律法主义。神国的义则满有神的圣洁、正直、公平和慈爱,是从里面生命的转化而流露出来的义,不是虚有其表的义。

约瑟活出了神国的义。他发现马利亚怀孕后,很自然的反应是想解除婚约。若马利亚被认定犯了奸淫,是会被拖出去被石头打死的。约瑟没有冲动行事,他接收了神借天使给他的指示,当时内心一定有许多的挣扎,他可能想:「娶了她我的名声一定会因此扫地!」但约瑟平时敬畏和顺服神,于是不顾一切照天使所指示的,把马利亚娶了过来。后来他的生活方式完全被打乱,马利亚与耶稣成了他生活的中心。耶稣两岁时约瑟必须带母子逃去埃及,躲避希律的屠杀。他们后来要在拿撒勒落脚,有家归不得。

卅年之久,耶稣在约瑟的照顾与教导下生活,学习木匠谋生的技能。耶稣虽不是约瑟的亲生子,却是家中的长子,本来要承继父业成为木匠,但祂却去传道。约瑟放下自己个人雄心,及社会赋予他的「男人」定义,选择以神的国为念,成全耶稣的召命。

约瑟是个品德高尚却不高傲的男人,敬畏神对神顺服,有情有义,不畏惧社会的压力,能跨越人为的框框,做该做的事,是一个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