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的恩赐 (林前七7)

独身的恩赐 (林前七7)

邱清萍

独身是神的恩赐,是神赏赐的礼物,可是许多人不敢要,也不想要。

结婚也是神的恩赐,许多人不但要,而且都争着要。

保罗说:「各人领受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独身),一个是那样(结婚)。」两种都是礼物,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反应?很可能有些人觉得独身是包袱,不是礼物;是厄运,不是恩赐。

神造男造女之后,使他们结为夫妇,神觉得什好(创一31)。保罗在本章一节说:「人不结婚是好的。(新国际版)」在神眼里,结婚或单身都是好的。可是很多人就像小孩子不喜欢自己手中的礼物,总是觉得别人那一份比较好。

有些人以为独身的恩赐是一种超然的能力,没有性欲、不怕孤单、是女强人。这是误解。难道结婚的恩赐是不会吵架、性需要总能满足、从不孤单吗?显然不是。为什么结婚的人不会考虑自己有没有结婚的恩赐?

恩赐的意思是说无论是结婚或单身,神都会加给我们足够的恩典来接受其中的挑战,享受其中的好处,只要我们肯相信祂、倚靠祂。恩赐的目的是用来建立别人和教会,所以无论是单身或结婚,都要学习付出自己。

默想

「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林前七17)

心灵的镜子

独身与身份地位无关,是人生的一个景况或阶段。结婚的人也曾单身,将来亦可能再度单身。


扭曲的爱(创三16)

扭曲的爱(创三16)

邱清萍
神造万物皆是用祂口中的话造成的。唯独人是神用祂的手并祂口中的气造成的(创二7)。神好像一个陶匠,很创意的造出了一个与万物不一样的人,而且是有灵的活人。

当亚当醒来看见跟他相似又相异的女人时,他立刻认出来: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神设计的男女关系是生命相连却又个体分离,女人虽由男人而(造)出,却是独立的个体。男人虽由女人而(生)出,也要离开父母,成为独立的个体。婚姻是独立的二人成为一的生命,所以需要成长的过程。

始祖犯罪的其中一个结果是夫妻之间的爱从此被扭曲了。妻子必恋慕丈夫,丈夫必管辖妻子。这种关系不是神设立婚姻的初衷,却是人堕落以后会出现的状况。

许多女人,没有空间发展成熟的个体人格,只知道依附丈夫,自己不敢负责任。结果在婚姻关系中出现不健康的恋慕情结,以为这样就是合一。

许多男人,只追求自由的空间,却不愿舍己与妻子身心灵合一。男人以为透过管辖来控制妻子,就能使妻子唯命是从。结果妻子变成奴隶或产业,失去了「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那种生命连结的亲密。

合一的生命是建立在彼此的相同上,而以彼此的相异来互相补足。

默想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

心灵的镜子

男女的关系在基督的救赎里也更新了,你愿意改变与配偶相交的旧模式吗?


家庭与文化使命(创一28)

家庭与文化使命(创一28)

邱清萍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多贬低女性,认为她们天生低能,道德意志薄弱,只能当作产业或性对象。这是对神形像的一种污蔑。创世记清楚指出:女人与男人同有神尊贵荣耀的形像。

有了这个形像,神跟着就把家庭与文化的使命交付了男女。他们能挑起使命,是基于神的形像所赋予的一切潜质。若有人认为男或女天生不适合承担这些使命,就是对神形像的一种眨抑。

现在很少人把建立家庭看作是使命,男女单为爱情而结合,这种只求满足自我的婚姻观并不符合神建立婚姻的初衷。结婚是为了建立家庭,繁衍及培育后代,并且治理神所造的大地。婚姻之乐不是必然的,却是很有可能的,也是殷勤建造家庭的报偿。然而建造合神心意的家庭却是结婚者不能逃避的使命。

神要男女一同肩负家庭与文化的使命。男人不能以工作为借口,忽略「爱妻子,保养顾惜妻子」(弗五25-33)的天职,或逃避养育与栽培儿女的父亲角色(弗六4)。女人也不能以家庭为理由而对外面的世界毫不关注,或对国家社会全不投入,也无贡献。

只有当男女都承担起家庭与文化的使命,神所造的一切才会「甚好」(一31)。

默想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创一28)

心灵的镜子

我们看男女的角色,是从神创造的初衷来看,还是从堕落文化的现象来看?


被虐的女人(创卅四章)

被虐的女人(创卅四章)

邱清萍

底拿被强奸引起一场凶杀与掳掠,也许雅各儿子们反应过激了,但他们认为示剑待他们的妹子如同妓女就是罪大恶极,这点却很符合圣经的教导。女人不是性发洩的工具,也不是物件可随意糟蹋,乃是具有至高神形像的高贵人。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女子在公众场所显然较前安全。反而她们被至亲的人虐待的事却愈来愈普遍,这很可能与现代家庭制度的崩溃有关系。

同居男女的性暴力事件比正式结婚的家庭为严重,对女性来说,同居可能是结婚的前奏;但对男性来说,同居则是他们逃避婚姻责任的途径。因缺乏长远的委身,在性关系上没有良好的基础,很易出现“不合理”的要求。

在已婚的家庭中,“家庭暴力”问题也很严重。因为离婚的普遍,许多夫妇都是第二或第三次结婚,而且把与前夫或前妻生下的儿女一并带进新家庭。若不小心,就会出现乱伦或虐儿事件。

一般家庭也会出现暴虐情形。急速的生活节奏剥夺了夫妇沟通的时间,彼此的差异没有好好的处理,加上生活与经济的压力,缺乏地理与心理空间的城市生活都很容易使人脾气暴躁,一触即发。

要防患于未然,个人需要学习处理怒气,培养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相爱的家庭生活。改变社会风气,使之导向更符合圣经教导的家庭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默想

“他们说:他岂可待我们的妹子如同妓女么。”(创卅四31)

心灵的镜子

受虐者不须因不幸的遭遇而自弃自怜,你仍然是神所爱所宝贝的。


神眷顾被弃者(创廿一8-21)

神眷顾被弃者(创廿一8-21)

邱清萍
夏甲是一位单亲妈妈。无论婚姻破裂是基于什么原因,单亲妈妈心灵的伤痛往往不足为外人道。对不公平的待遇感到愤怒,被「利用」后便弃如敝屐的羞辱感,无依无靠的自怜,加上失望、沮丧、孤单、惧怕各种情绪如波涛汹涌,在摧打在吞噬。

夏甲第一次逃亡,在路上遇见了神的使者。祂好像一位能体谅的辅导员,没有定罪或教训,只温柔地问她:「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爱心的关怀使夏甲有机会把满肚子苦水尽情倾泻出来。使者后来说:「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夏甲在她最痛苦的时候认识这位肯聆听,又眷顾她苦情的神。 (创十六7-14)

十多年后,当夏甲与她少年的儿子被逐,她的「赡养费」只是一皮袋水和一些饼(创廿一14),连晚上投宿之处,甚至引路的「地图」都没有。结果他们在旷野走迷了,水也喝尽了,两母子在绝望中嚎啕大哭。

神也听见了,并且安慰他们,又为他们预备了一口水井,使他们的供应源源不绝。人所愿意及能供给的迟早会用完,但有了神,就永远有了倚靠。

默想

「…夏甲你为何这样呢,不要害怕,神已经听见童子的声音了。」(创廿一17)

心灵的镜子

神的膀臂已经伸开,等候拥抱一切被拒绝、遗忘和遗弃的人。


抗命、认命与使命(帖一、四15-17)

抗命、认命与使命(帖一、四15-17)

邱清萍

经文:帖一 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铺的石地上。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他的美貌、因为他容貌甚美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什发怒、心如火烧。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就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都是达时务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

王问他们说、王后瓦实提不遵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米母干在王和众首领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的耳中、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他却不来、他们就藐视自己的丈夫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样行。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将他王后的位分赐给比他还好的人。所降的旨意传遍通国、(国度本来广大)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

帖四15-17: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罢。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古代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毫无尊严,即使是皇后。

当时的女人除了歌妓、跳舞表演以外,都不在公共场合露面。皇帝要皇后在喝得醉醺醺的男人面前亮相,等于把她看成是歌妓舞女,无疑是很大的侮辱。在女人要绝对服从男人的世界里,皇后竟大胆的说「不」,的确非常的勇敢。

皇帝的参谋认为皇后违命会影响老百姓的妇女对丈夫不敬,但皇帝不尊重妻子也一样使老百姓的男人把妻子看成是玩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可怜以往女人没有地位,即使拒绝丈夫不道德的要求,也算为有罪。

皇后瓦实提抗命,结果被打入冷宫。许多女人为了保障个人,甚至子女家庭的幸福,只有吞声忍气的认命。事实上,大部份的古代女子都是认命型。如惨无人道的缠脚风俗竟然维持了一千年。还有溺女婴、纳妾、嫖妓、陪葬、烈女节妇等压抑女性的伤风败俗,女人都忍辱偷生认命算了。

以斯帖的不平凡,就是她不认命,敢于抗命,在「皇帝不召​​见,却擅自入院求见,将被治死」的定例下,她竟愿为拯救同胞而冒死承担使命。她那种临危授命的英勇事迹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默想

「…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罢。」(帖四16)

心灵的镜子

抗命、认命与使命,你对临到你身上的「不幸」,采取那一种回应?


妇女闭口不言?(林前十四26-36)

妇女闭口不言? (林前十四26-36)

邱清萍

有人根据34节教导说「妇女不宜在会中讲道」,古旧的和合本就有这样的标题。圣经原文没有标题,是翻译者或编者加进去的,新国际本已作了更改。

因此34节既与讲道无关,也非限制姊妹在会中什么话都不说。

「闭口不言」在本章出现了三次:说方言的若没有人翻译就要闭口(27-28节);若有人得了启示想分享,那正在讲道的人就当闭口不言,让他人也有机会讲(29-30节);妇女若有问题,不要在会中问丈夫,要闭口不言,等回家再问(34-35节)。

保罗所关心的是聚会秩序的问题,他要会众在安静中(33节) 得造就 (26节)。

很明显保罗不是禁止说方言,或作先知讲道,(以上两种事奉很明显都有姊妹在内,因保罗是对全会众说的),也没有要姊妹完全不说话。

可见闭口不言只是暂时性与情际性。而说方言、作先知讲道及女人在会中发言,只要按着次序(40节),又能造就人就可行,也是好的。这是保罗从36节到40节要表达的意思。

首先他更正那些以为只有男人可以说话的人的想法:「神的道理岂是单临到你们吗?」,其次他鼓励信徒「要切慕作先知讲道」,最后他提醒「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默想

「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

心灵的镜子

我听道与读经是否以敬虔安静的心慎思明辨?


姿色与资源(帖二9-30)

姿色与资源(帖二9-30)

作者:邱清萍
古时女人不能受教育,不能投入社会的生产队伍,唯一的本钱就是姿色。以斯帖凭着姿色被选入宫,但是她被选作皇后,甚至后来成为救民英雄却有其他的「本钱」与资源。

二9「希该喜悦以斯帖,就恩待她。」原文指她在希该面前满有恩慈,以致希该喜悦她。作为孤女,以斯帖经历过养父白白的恩典,深切明白恩慈的意义,对人因此很体谅而不苛求。
她还是一个能守秘密的人。第十节说:「她没有把自己的藉贯宗族告诉人,因为末底改嘱咐她不可叫人知道。」作为女人我们都喜欢与人分享,这是我们的长处,也是我们的缺点。我们以话语结交朋友,也因话语树立敌人;我们以话语安慰人,又以话语得罪了人。以斯帖的力量不只来自她说出的话,也来自她可以不说的话。

以斯帖也是一个清心无求的女子,十三节说「凡这些女子所要的,【希该】都必给她」。以斯帖这时大概只有廿岁左右吧!正是花样年华,而且是泡在一个尽情满足肉体需要的环境里,任你要任你花,谁家女子不会堕入虚荣里面呢?但十五节说她除了希该派定给她的,「别无所求」。如此年轻如此无求真是不简单。

无欲则刚,一个人无求,面对该做的事,就不会畏首畏尾了。以斯帖能被神大用,是她生命资源丰富的结果。

默想

「…凡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悦她。」(帖二15b)

心灵的镜子

你平日花时间在储备怎样的资源?美貌?财富?人缘?成就?抑或生命的资源?


神的母爱

神的母爱

邱清萍

神的母爱
充塞了母亲的细胞
使她手捧自己骨肉那一刻
就无法止住爱的流波。

神的母爱
跳跃在母亲的心
每天的忙碌成为了针线
编织着儿女成才的梦。

神的母爱
搅动着母亲的喜、怒、哀、乐
为儿女的成长欢腾
为他们的失败愁烦。

然而
母亲也是人
有自己成长的挣扎与伤痛
母亲也是人
无法满足丈夫和儿女所有的期盼。

为人妻母常感疲倦
心力交瘁还加上自责!

母亲!
让神的母爱抚慰你
祂强壮的双臂拥抱你。

母亲!
休息片刻
抬头看看向你展现笑脸的主
作一个「断奶的母亲」
在天上母亲的怀里享受安憩。


传道人的母亲

传道人的母亲

邱清萍

于力工牧师的母亲

于三师娘对于力工牧师一生为人与事奉影响至巨。于牧师说她是一个「有见识、有胆量、全心靠主」的人,她要抚养八个子女,在战乱时代仍然到处奔走领会。当时教会的风气很闭塞,女人露面讲道是不允许的。不少礼拜堂是男女分开坐,而且中间还有一道墙。于牧说他讲道总要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后来有些教会把墙拆掉,中间放一些花,或放一块活动的布帘。渐渐才开始男女混合坐,当时姊妹要突破这些闭塞,必须真有恩赐、有供应、也有果效。

丈夫被炸死后,于三师娘就带着儿女过信心的生活。有一次当日军扫荡他们的村庄时,她不但保护了全家,也保护了全村庄的妇女。于三师娘亳不畏惧地向军兵作见证,并且带领大家唱圣诗,才发现其中一位军长是基督徒,结果士兵没有伤害任何人就离开了。

于三师娘有多方面的恩赐,被神大大的使用。她常被邀请去主领布道会和培灵会,无论是东北、上海各地的教会,甚至「耶稣家庭」也请她去讲道。她讲道很有权柄,个人布道也很有能力,曾带领老学究及大强盗信主。她也有赶鬼医病的恩赐,曾与一被鬼附廿五年的女人「斗法」,好像当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与巴力先知斗法一样。对方整夜大叫大喊,跳来跳去;于三师娘一直忍耐安静地读经,等到对方疲乏不堪的时候,她就说:「奉主耶稣的名叫你走」,只见这女人立刻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昏迷过去。

在共党统治下,于母为信仰吃了许多苦头。在三反五反年代,被判坐监八年。文革时期因不肯否认耶稣,被红卫兵毒打。她说:「我一生都在传福音,就算他们打死我,我也要传。」结果她被打至半身不遂,于七十七岁安息主怀。

彼得逊(Eugene Peterson)牧师的母亲

彼得逊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才廿岁。那时他们一家人住在美国洛玑山脚蒙特那州一个小镇。他三、四岁时,母亲常在主日带他到郊外向矿工及木厂工人传福音,然后晚上就在一所小学校聚会,教导圣经。寒冬的晚上,屋外堆着白雪,屋内却是暖烘烘的,他们在大圆桶内生火,圣灵的火同时在他们心中燃烧。

母亲个子只有五呎高,留着长头髲,手拿着手风琴或结他,用她那富磁力的女低音带着25-30个粗旷的男人唱一些怀旧的老歌和圣诗,常引起他们情不自禁地边流泪边唱。母亲也是说故事能手,能将圣经故事说得栩栩如生,将教训与生活编织起来,是那样的天衣无缝。那些人坐在板凳上,竟也听得入神,他们的聚会常在炽热的祷告声中结束。

这段跟随母亲下乡布道的经历多少影响了彼得逊牧师日后传道的特色:好说故事,真情流露。可惜过了几年,在一个主日聚会后,有一位弟兄手拿着一本厚厚的圣经,找到她后把圣经翻到提摩太前书第二章十一、二节:「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他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彼得逊说母亲就这样「被恐吓」而沉寂下来。而那些旷工和木厂工人,若一生再没有机会听福音,这笔债那位弟兄是否偿还得起?

卫斯理约翰和查理士(John & Charles Wesley)的母亲

卫斯理苏珊娜(Susanna Wesley)不需要「母凭子贵」,她自己的一生就留下了许多佳美的足迹。事实上,她的两个儿子约翰和查理士能被神如此重用,母亲功不可没。

苏珊娜在晚年的时候曾这样祷告说:「主啊,求你使发生在我人生的一切事情到头来都对我有益处,都能教导我学习和塑造我更像你。」她从小就好学不倦,那时女孩子没有机会上大学,父亲是牛津大学法律博士,看出她有潜质,就传授她逻辑学、哲学、解剖学、法文等。她从小有独立思考,好思辩,且阅读许多清教徒的灵修作品。

苏珊娜与卫斯理撒母耳牧师结婚,廿年里共生了十九个儿女,可惜其中九个都夭折了。她非常疼爱儿女,极其用心养育她的七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就像开办一个小型寄宿学校一样,她规定他们每天从早上九时至正午,下午由二时至五时上课,她一边教他们,督促他们做功课,一边为最小的孩子喂奶,管理家中财务、写信、缝纫,而且安排每周一次单独与每个儿女谈话,个别了解和关心他们,要清楚他们真正认识神并循正轨成长。这样严谨的教养持续了廿年。 「只要能荣耀神,我能占一小席位,也很满足。」--卫斯理苏姗娜

每个孩子一过五岁生日,就要开始学字母,而且由创世记第一章开始读。其他学科包括文法、历史、数学、地理和神学。父亲有时也教授古典文学。她不但传授知识,也栽培儿女的灵性与个性,教他们敬畏神尊敬人,处事待人的常识与礼貌等。她定了十六条家规:

1.两餐之间不淮吃零食。
2.晚上八时要上床。
3.服药不得发怨言。
4.孩子一定要听话,否则无可救药。
5.孩子一开始学话,就要学祷告。
6.家庭崇拜时要一律安静不淮说话。
7.哭闹无效,只有礼貌地请求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8.错而能认能改,可免惩罚,这样就免去说谎的陋习。
9.有犯罪的事,总要处理,甚至惩诫。
10.一件错事,不应处罚两次。
11.赞扬及报偿好的行为。
12.只要有心做好,虽然表现出来不甚理想,都值得赞扬。
13.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即使是最小的物件,也不能占为己有。
14.答应了就一定要履行。
15.女儿未学好读书,不要勉强她做家事。
16.教导孩子对管教的杖怀有敬意。

苏姗娜很强调管教孩子,直到他们能自律。她认为人的肉体很顽强,必须从小就得制服,否则长大后就很难胜过。她说:「孩子的意志一旦驯服了,能尊敬听从父母,许多不成熟幼稚的行径就会逐一消失,他们就能敬虔度日。」

卫斯理夫妇都是很执着的人。苏姗娜很支持斯图阿特王室的英王雅各,后者后来被女婿威廉推翻及夺了王位。有一次在家庭祈祷会中牧师为威廉王祷告,结束的时候妻子誓死不肯也没有说「阿们」,他很生气说:「一家有两个王,就必须有两张床」,苏仍不肯改变,认为这是立场问题,随便让步就是不诚实,就是犯罪。结果牧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五个月后威廉王驾崩,他才回家。与妻子重修于好的果子是怀下了约翰,这位日后成为英国十八世纪大复兴运动的首脑人物。神也真够幽默。

苏姗娜是一个祷告的人,每天花两个小时亲近神,这是她得力的秘诀。她有一套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方法,能把工作和时间安排好,训练孩子负起责任和彼此相顾,后来他的儿子约翰建立循道会时也从其中吸纳智慧。他们小时看见母亲若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安静,就把身上的围裙兜在面上,大家就知道要避开,让她可以安静祷告。

这个安全而温馨的家终于培育了两个改变整个英国教会与社会的儿子。约翰所带动的复兴运动不但使基督徒和教会更新,也扫除了英国社会许多的罪恶与陋习。查理士写了九千首圣诗,其中不少到今天仍脍灸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