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是福是祸?
邱清萍
教会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处境,都可能面对破坏合一的不同因素。对现代教会来说,社交媒体本应传递知识,提升生活质素,带来祝福;却被误用扭曲真相,分化群体,以互相仇视攻击来代替对话,导致沟通渠道破裂,人际关系紧张,难于建立共识,更难建立相爱合一的生活。
社会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指出良好的民主社会需要三个重要的元素1:社交资本(social capital-有诚信及彼此信任的社交网络)、共同的故事 (shared story-共同的文化历史和理念)、及稳健的组织和机构(institution)。
他说:新兴的社交媒体把三个元素全都削弱了。他以旧约巴别塔2来比喻,指出社交媒体的初衷与愿景是要建立一个地球村和有共识的群体。自2012年,用户可以一按’赞’或’分享’,就可以无远弗届,互相交流。
可惜社交媒体的游戏规则很快就被盲目的群众心理和人性的贪婪和欺诈所劫持。本来用于加强连系,深化关系的媒体后来变为商家营利,敌我划清界线,和政治家操纵选民的工具。一些研究指出愈能牵动情绪的内容,特别以忿怒来排斥异己的帖子,分享的次数愈高。
一位曾有份设计 ’推特’(twitter)的工程师眼看着它被误用,感到很后悔,觉得好像把一枝装满子弹的手枪放在四岁无知的稚子手中3,结果是一大群不成熟的稚子互相发弹,虽然打不死人,却引起很多莫名其妙的争端,销毁了彼此的信任。
失去的不只是人际间的信任,也失去对组织及权柄的尊重与信任,更失去对文化价值和理念的共识,和共同的语言。巴别塔已倒下,众人分散,言语纷乱。一些被虚假混淆了的资讯,不但使党派两极化,甚至家庭、教会、学校等组织都出现内部的撕裂。
原来在脸书上分享一个不尽不实的资讯,易如反掌,有多少人会先停下来,核查清楚内容的可信性,才转发呢?而最糟糕的是脸书就利用这种无心却不负责任的点击行动,大发横财。 「不断覆述一个谎言,迟早就会被人看作真理。」这就是当年希特拉的宣传部长 Joseph Goebbels对盲目的群众所用的策略,可惜许多人就甘于受骗,后患无穷。
芝加哥大学的Pearson Institute/AP-NORC 去年九月进行一项调查4 ,指出 95% 的美国人都认为假消息(faked news)的传播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中一半人认为是政府的错失,75%的人认为是传媒公司和使用社交媒体者的责任,60%的人对朋友和家人有份搅浑水表示关注,而只有20%的人承认自己也有责任。
年轻人 (18-29岁)比年长的人 (60岁以上)更担忧自己有否传播假消息(25% 比 14%) ,但调查结果指出年长的人更多时候会从假消息的网页转发帖子给亲友。无论如何,很多人都表示假消息的传播使家人朋友之间彼此猜疑和指责,引致关系紧张和撕裂,群体生活支离破碎。
少数激情极端份子在网上煽动(trolling)仇恨情绪,霸凌那些不同意他们的人,事实上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卷入政治的争端,于是采取回避,这更让少数份子拢断社交论坛,宣称他们已得胜。加上社交媒体的搜索引擎本来就有「偏见的确认性」(confirmation bias)的特征,即使收到的帖子满纸谎言,却因持续不断收到同类的帖子或文章,使读者误以为是已被确认的「真理」,例如对新冠病毒一些没有可靠科学根据的「阴谋论」就是其中的例子。
社交媒体已风行世界各地,以上的现象当然不只是在美国出现。因信仰、政见和各种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分歧而引起的纷争和冲突自古已有,在现代却因社交媒体大幅度增加资讯的流量与流速,冲突的双方来不及躲避,已搅起的不安情绪来不及处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彼此以怒还怒,以恨还恨。
怎么办?
社交媒体如何扭曲讯息已有目共睹,传媒学家麦奴汉(Marshall McLuhan)早就在他的书中指出「传媒就是讯息」(medium is the message),意指传媒的特性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人际互动,甚至讯息的内容5。电子传媒改变了我们的时间与空间的观感,发生在远处和相隔十多小时时区的消息,能够此时此地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和情绪,甚至人际关系。
作为使用这些传媒的人就当有警觉性,善用媒体来建立和衷共济的社会,而不是被动地任凭不法的人,及只顾谋求私利的媒体公司任意操纵这些工具,带来家庭、教会及社会的破坏与撕裂。
当警觉传媒「偏见的确认性」(confirmation bias)的存在,不随便轻信记者、政治家或社会改革活跃份子的言论,特别不请自来的各方帖子,都要慎思明辨。若要表态立场,都要经过谨慎查核、祷告寻求圣灵的引导,留意宣传者的为人及言论是否诚信可靠。点「赞」和「分享」也要负责任,不要被「名人」及数字游戏冲昏脑袋。
保罗教导我们要弃绝「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提后二23);「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都是虚妄无益的。」(多三9)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白即黑,非友即敌。遇见与自己看法、立场不一样的人,不妨与他们交换意见,彼此聆听,很可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只知道塞住别人的口,甚至不择手段要异己者知难而退,其实只显露自己理穷而且心胸狭窄。
很多人经过这几年社交网站上的混战,其实已经很疲倦,无心恋战,有时会走到另一极端,失去盼望,不再投入社会关怀。但是神所交托的福音与文化使命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却要重新调整焦点,耶稣在大祭司祷文向父求:「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约十七23)。
最有说服力的宣教与护教是什么?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徒在政见、看法与做法有差异时,能否彰显「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的主,竭力保守合而为一的见证?杨腓力(Philip Yancey)说得好:「神不会记录我们赢了多少次的争辩,却会记念我们是否爱得好。」6
埋堆抑或合一?
社交媒体的魅力是不可置疑的,它有巨大潜力凝聚人群,可以增进讨神喜悦的合一;若误用就会形成散播纷争,有破坏力的部落主义(tribalism),不断地斗争与分化群体,其实已发生在很多的家庭与教会里。
莫尔(Russell Moore)提醒我们,当时建巴别塔的人不想分散在全地,想凝聚众人,其实是有虚荣自私的目的,为了「传扬我们的名」(创十一4)。无论是为了个人或国家的名声,若想唯我独尊,压倒群雄,只会引来恶性循环的竞争,不是神所喜悦的合一。结果神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沟而不通,无法共事,不能维系关系,只能如一盘散沙,分散全地。
莫尔指出神所喜悦的合一在下一章(创十二1-3)就显明了。神呼召亚伯拉罕,要使他「成为大国」,叫「他的名为大」,这不正是巴别塔城的人所要的吗。但不是为了高举个人或以色列民族,最终目的是使「地上的万族」因亚伯拉罕得福。 7
可惜犹太人一直忽略这个重要的目标,常自以为是神的选民而有一种优越感,甚至看不起外邦人。然而亚伯拉罕最重要的后裔耶稣基督,却以舍命的爱向古往今来,世上所有的人宣告说:神爱世人!神的爱拥抱所有的人,超越种族,性别、国籍、党派及各种人为阶级,和门户之见所产生的分门别类。
耶稣为所有的人舍命,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作为主的门徒,我们要带着造福普世的使命,远离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部落主义。有一天,神要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一10)。这才是基督徒追求合一的终极目标。
参考:
- ”Why the Past 10 Years of American Life Have Been Uniquely Stupid.” By Jonathan Haidt, The Atlantic, May 2022.
- Ibid.
- Ibid.
- “Americans Agree Misinformation is a problem, Poll Shows. “ By Amanda Seitz and Hannah Fingerhut, The Associated press, October 8, 2021.
- McLuhan, Marshall. Understanding Media: Extensions of Man.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4.
- Yancey, Philip. Vanishing Grace-Bringing Good News to A Deeply Divided World.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4.
- “Fragmentation Is Not What Is Killing Us.” By Russell Moore, Christianity Today, April 2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