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有贏家嗎?

邱清萍著
2024.1.30.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出自唐·杜甫《春望》)

戰爭是國家將領想成就的功績,卻是平民百姓不想有的夢魘。人心嚮往太平,可惜在人類歷史中,真正無戰事的日子太稀少了。著名戰地記者黑塞士·奎斯(Chris Hedges)在他2003年出版的著作中曾指出:在過往3,400年可考查的歷史裡,只有268年,即8% 的年日是真正的太平(註一)。

全球現有32個影響較大的戰爭,包括俄烏戰役、以哈戰役及緬甸內戰等(註二)。另外,九個國家擁有核子武器,其中俄國最多,其次是美國,而兩國的核武佔全球核武90%,雖然已比冷戰時期少了很多,但現代的核武比以前更強而有力,殺傷力也更大 (註三)。

聯合國警告說:自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和平受威脅,現今比任何時候更嚴峻。最近(一月廿三日)「末日鐘」(Doomsday Clock)(註四) 的指針顯示能毀滅地球的世界性災難已逼近午夜(十二點)前90秒,這是末日鐘77年運作的歷史中最接近午夜的時刻。危機意識主要來自俄烏戰事,普丁數度以發動核武作為威脅;加上以哈戰爭,及三大強國擴充核武及現代化的發展,引致其他國家亦步亦趨。末日鐘起初只關注核武對人類的威脅,近年也包括了氣候變化、生物戰、新科技如人工智能被誤用的危機等。

末日鐘並非衡量地球危機的精準工具,主要作用是喚醒各國領袖在政治外交決策上保持共同體的意識,考量全球的安全,也提醒大眾各盡所能,留意日常生活方式,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

戰爭的破壞性及代價(註五)

單在2022年,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差不多高達廿五萬,世界四份之一的人口(廿億)住在戰區,較嚴重的如南蘇丹、衣索比亞、叙利亞、也門和阿富汗等國家。另有八千四百萬人成為戰爭難民,必須離開家鄉,出國或國內遷移,極需救濟。其中叙利亞就有一千四百萬難民,為數最多。

戰爭的代價難以想像,除了人民身心受傷害以外,社會動亂、國家基礎設施受破壞,經濟的蕭條更不在話下。專家估計現今十個戰亂最嚴重的國家,平均GDP受虧損41%。原來即使戰爭已停止,後遺症仍然繼續,受殃及的每個人都比戰爭前更貧窮。在2016年,世界戰亂衝突所需要的人道救援佔全部援助資源的80%,約14萬億之鉅,令人咋舌,這筆巨額是解決世界飢餓所需欵項的42倍。

婦女與兒童是戰爭受害最深,又最被忽略的受害者。戰地記者林佳婷(Christine Lamb)在她的書《我們的身體、他們的戰場》(Our Bodies, Their Battlefields)指出政治與軍隊領袖常漠視軍兵強姦的罪行,而國際法庭也不以此作為「危害人類的罪行」而繩之以法。婦女與女孩常被當作戰爭的武器或戰利品,而被虐待和強姦,人口販賣商更乘虛而入,可憐婦孺被拐賣,逼婚的事也常發生。因戰爭而流徙的難民有一半以上是婦女與兒童,他們的基本需要和衛生得不到照顧,孕婦得不到醫療援助。聯合國報導五個婦女難民就有一個受性暴力的傷害,戰爭也剝奪兒童受教育的機會,使他們在成長期飽受創傷,更難脫離貧困。

據聯合國報導,也門九年內戰,死了卅多萬人,四分之三的人口需要救援,很多都在飢餓的邊緣,五歲以下的兒童有二百多萬陷入極度飢荒,每十分鐘就有一個孩子死亡。

不要戰爭要和平

戰爭不能解決衝突,名作家威爾斯(H.G. Wells)曾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能創造一個新的世界秩序,所以稱之為「結束戰爭的戰爭」;他想不到廿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發生了,災情比上一次更慘烈、毀滅性更大。第一次大戰死了二千萬,第二次死了六千萬;第一次的果成了第二次的因。

歷史一再証明戰爭不能解決衝突,無論是個人或群體之間,民族或國家之間。戰爭也不能帶來和平,只有兩敗俱傷,沒有真正的贏家,雙邊付出的代價也無可估計。

我們需要的是能超越自我中心、克服仇恨、彼此饒恕、尋求和睦的生命。聖經說:「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二14-15)。耶穌基督和平之君在十架上已成就了和平,祂又呼召我們成為「使人和睦」的和平之子。

請聽華理斯·雅各(Jim Wallis)一段暮鼓晨鐘的話:

「核武時代的標誌是原子彈,基督的標誌是十字架。原子彈與十字架背道而馳,十字架所成就的,原子彈破壞無遺。十架使敵對變為和好,原子彈卻使相和變為敵對。十架勝過了暴力,原子彈卻揮動了暴力。十架勝過了邪惡,原子彈卻讓邪惡掌權。十架吞滅了死亡,原子彈卻讓死亡吞滅了生命。現今的世代,誰主浮沉?是十字架,還是原子彈?」(註六)

(註一) Hedges, Chris. 2003. What Every Person Should Know About War. New York, Free Press.

(註二)《追蹤全球爭端》(Global Conflict Tracker) https://www.cfr.org/global-conflict-tracker )提供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戰事背景與分析,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所設立,為了幫助政府釐定策略,防止及緩和軍事張力。

(註三)  ICAN-Th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註四)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
https://thebulletin.org/doomsdayclock/faq/) 自核爆日本廣島與長崎之後,一群科學家包括奧本海默於1945年創辦了《原子科學家公
報》,旨在教育大眾有關核武的危險性與破壞性。兩年後他們創立「末日鐘」,以午夜十二時象徵世界末日,又根據核武爆炸對人類及地球的威脅性來倒數計時,發出警告訊號,助世人提高警覺,作出個人及整體克制的行動。每年由該機構與一些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一同決定末日鐘指針該放的位置。

(註五)  Lowery, Tess. ”13 Heartbreaking Facts About Ongoing Conflicts Around the World. Global Citizen,  April 1, 2022.

(註六)  Sider, Ronald J. & Taylor, Richard K. 1982. Nuclear Holocaust & Christian Hope—A Book for Christian Peacemakers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