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基督与灵命塑造
邱清萍著
基督徒的人生是从「信耶稣」到「像耶稣」。信耶稣,因为只有祂能拯救我们脱离罪与魔;像耶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过自己和世界。
耶稣刚出来传道就呼召门徒,对他们说:「来跟从我。」(太四19;约一43)当时除了门徒外,还有许多人因耶稣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如医病赶鬼,又行各样的神迹奇事,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跟着他。」(太四25)
「跟着」与「跟从」有很大的分别。今天教会内外都有追求灵命经历的热潮,若我们只是跟风地「跟着」,看待耶稣像其他宗教伟人一样,迟早会感到迷失。当时许多人因耶稣是「名人」,是他们心目中所期盼的「救世英雄」就跟着祂,后来发现祂竟是被定罪的「犯人」,一夜之间他们变成高喊「钉死祂」的盲目群众。
耶稣却呼召门徒「跟从」祂,跟从就是效法祂的样式。许多人说宗教不外乎遵守道德诫律或履行宗教仪式,耶稣却说这些都是沉重的担子,只会使人感到「劳苦担重担」,得不着安息。祂邀请我们带着柔和谦卑的心,负祂的轭,学祂的样式(太十一28-30)。耶稣用了当时农耕的比喻,指出祂与跟从祂的人的关系,就像两只耕田的牛同负一轭,力是大牛出的,小牛在旁边跟着走,照着大牛的样式来劳动。耶稣指出跟从祂的人一个先决的条件是谦卑的心。
人最重的担子不在外面,也不是从别人或环境而来,乃来自里面的自我中心、骄傲和自义。其实,专注自己的人常会感到不安全,容易与人产生矛盾和冲突,带来挫折、失望、惧怕和忿怒的情绪。这些都成为重担,要得安息就要来跟从主,学祂的样式——柔和谦卑。要谦卑首先要放下自己。
这是为什么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跟从祂就要舍己,放下自己,效法祂虚己,以祂的心为心(腓二5-8)。效法耶稣不是从外面的言行开始,必须从里面的心开始。但是谁能掌握自己的心呢?难度极高!
我们只能好像小牛依附大牛一样,与主同负一轭,让祂牵着我们走。同负一轭表示同心同行,在爱中联合。保罗在书信中用「在基督里」164次,教导我们如何与主同钉十架(加五24;六14)、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罗六1-11)、同坐在天上(弗二6)及同藏在神里面(西三1-4),在主的爱中深切与祂联合。灵命塑造最终的目标是与主的生命联合,以致「基督成形在我们的心里」(加四19)。
这种与主在爱中联合的生命会经过一个「有诸内而形于外」的转化过程,而敬虔的操练(提前四7-8)则是我们在这过程中的预备工夫。操练为了开放自己,腾出空间,使圣灵没有阻拦的完成祂塑造的工作。正如魏乐德(Dallas Willard) 教导说:「操练敬虔是做自己能做的,以致自己不能做的有可能发生」。我们自己不可能成圣,不可能活出基督的生命;但我们可以预备自己这个器皿,使圣灵有空间可以成就祂伟大的作为。
耶稣邀请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承认自己干渴而愿意来到主那里的人必是柔和谦卑,真正想跟从主的人。主应许祂的生命,透过圣灵的内住,在我们里面成为活水的泉源,涌流出活水的江河(约七38),推动着我们的人生,在我们的生活处境流露出祂的样式来。
我们如何认知主的样式,以致于我们可以与祂同心同行,跟从和效法祂呢?历世历代,许多跟从祂的人来过,也喝过这生命的活水,他们如何在生活处境中活出祂的样式?十五世纪的金碧士(Thomas Kempis) 在他的不朽著作《效法基督》 (Imitation of Christ) 里很详尽的罗列出主的样式和如何效法祂,例如「效法基督看轻世界的虚荣」、「效法基督忍受暂时的苦难」、「效法基督舍己背负十架」等,也有篇章提及操练的途径,如「认识自己」、「安息于上帝里面」、「内心平安与灵性进步之秘诀」、「谦卑听神的话」等。
近代的傅士德 (Richard Foster) 在《活水溪流》(Streams of Living Water)一书把福音书里耶稣在世生活为人的样式分成六部份,好像六条溪流汇合成为潺潺而流的江河,我们若跟从祂的脚踪,效法祂的样式,就可活出祂所应许的丰盛生命。这六部份包括:
一、不住祷告与神同在 (Contemplative Life)
二、彰显敬虔的美德 (Virtuous Life)
三、经历圣灵的大能 (Spirit-Empowered Life)
四、入世行公义好怜悯 (Compassionate Life)
五、宣讲福音好消息 (Word-Centered Life)
六、信心与行为实践 (Incarnational Life)
另一方面,傅士德从教会历史不同时代的属灵觉醒,所汇聚而成的「运动」刻画出耶稣的不同形像。他认为这些觉醒是因为基督的身体在当时代的表现,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真理或活不出耶稣更全面的样式,于是圣灵就会感动有些领袖起来矫正或补充,渐渐凝聚了力量而产生巨流。可惜因人的软弱,有时这些运动又会矫枉过正而致极端,或彼此对立。事实上,任何时代神的教会若都能兼有这几方面的特色,作出美好的平衡,基督的形像就会更鲜明,而教会的见证也会更有力。
耶稣的生命像活水泉源,流过教会的历史,形成不同的传统(运动),像河溪向四方奔流。傅士德列出六个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反映以上提及基督丰富的生命样式:
- 「祷告静修传统」如第四世纪的沙漠教父教母、第六世纪的本笃修会、十六世纪的莫拉维亚运动,和十七世纪的敬虔运动。
- 「圣洁运动传统」如十二世纪的西笃会、十六世纪的天主教改革、十六世纪的清教徒、十八世纪的圣洁运动、廿世纪的凯西克灵修会等。
- 「圣灵大能传统」如方济会、近代的五旬节和灵恩运动等。
- 「社会公义传统」如十八世纪的废奴运动、十九世纪的选举权运动、廿世纪的美国民权运动等。
- 「福音宣教传统」如十三世纪的道明会、十六世纪的复原教改革运动、十八世纪的大觉醒和宣教运动、廿世纪的学生志愿布道等。
- 「道成肉身传统」如第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及廿世纪的基督徒专业协会等。
「效法主」不只是个人灵命塑造的目标与途径,也是教会生活的座标。
参考:
Foster, Richard J. 2001.Streams of Living Water—Celebrating the Great Traditions of Christian Faith.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Willard, Dallas. 1991. The Spirit of the Disciplines: Understanding How God Changes Liv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