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視鏡看人生體驗-訪游宏湘牧師(一)

採訪:邱清萍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游牧師(註)從體檢結果証實患了胰臟癌,那是一種「沒有先兆、發現時已太遲」的癌症,殺傷力強大,症狀是腹痛、沒有胃口、日漸消瘦、便祕而且痛楚難當,醫生一般估計能活三個月至半年。

就這樣游牧師上了駛向死亡谷的不歸路,路上有愛妻相陪,也有親朋好友的關懷問候,但到站只能自己一個人下車。這是一個怎樣的旅程?身體的感受以外,他還會關心甚麼事?從倒後鏡看走過的路,他會如何整合人生的體驗?

聖誕節後一天,廿六號,游牧師與數位舊友重聚,共進午餐。其中一位正經歷家庭破裂的痛苦,雖然大家都是舊相識,談話間仍要如履薄冰般格外小心,免得碰著傷處。游牧師關切地提問,卻一語中的,正中痛處,只見友人眼淚奪眶而出,把內心境況如盆托出。游牧師這位心理的「外科」醫生,是否也能如此不避諱地正視常人所禁忌的死亡,坦然出入自己的心境,寫下他人生的最後篇章?

作者與游牧師四十載同工,在生活為人與事奉上曾得到他許多的啟迪與幫助,還合作出版了兩本書。他們夫婦是我的良師益友,此刻陽關三疊,訪談除了一解惜別情,更盼望留下神厚賜他的人生智慧,夫婦同行所採擷的美果。好讓我們這些尚未「到站」的人更好的準備自己,有一天也要走上這條必經卻陌生的路。


與游牧師夫婦相約在一月廿六日在他們家中訪談。那天,游牧師面容清瘦蒼白,他說瘦了十磅。吃得下嗎?還好。痛嗎?有一點。化療第一個療程比想像的好,副作用不大。話匣子打開了,他的聲音顯得疲累,我提醒自己訪談不要太長。「我們是多年同工,能談談就是樂事,不一定要寫成文章刊登出來。」他作了開場白。我想起他一知道自己的病情,就打電話給親友,彷彿在「道別」。游牧師是重情、與自身狀況緊密接軌的人,與他傾談必可暢通無阻。

「你說得對,我現在正是用倒後鏡來看已經走過的路。當死亡如此接近,看事物的角度自然會不一樣。生命尚有廿年的人,與只有幾個月的人就看得不一樣。在回顧的過程裡,我特別深刻體會到,幾十年來所相信和教導別人的東西,此刻原來更顯真實和寶貴」。

苦難是真理的放大鏡嗎?能叫我們看得更清楚嗎?我請他舉例說明。

「基督徒的人生永遠是雙贏的,甚麼意思?聖經不是說我們『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嗎?無論活著或死了,都有益處,這是雙贏啊!又如保羅說他無論處於何種境況都可以感恩,這是一個選擇,就算面臨死亡,靠著主都可以使之成為可感恩的事。人生的路是易是難,是順或逆都有恩可感,這是雙贏!又如耶穌說:『一天的憂慮一天當就夠了。』今天的憂慮今天當,明天會變成今天,到時也就能擔當了,還是贏!聖經的真理千古不渝,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幾十年來我這樣相信,也這樣教導別人,現在要活出來,倒真管用!實況就是這樣,也只能這樣。

「現在不痛,下一刻會痛嗎?我無法為下一刻的痛來憂慮。目前每天吃兩粒止痛丸,裡面已有嗎啡,暫時還可以應付;甚麼時候痛楚加增,要每四小時一粒,到時仍然可以應付。但到最後需要量增加到一個程度,痛是止住了,但人也昏迷了。無論現代藥物多麼棒,也有止境。我能掌握的就是那麼短暫的一刻,我能做的就是珍惜此刻,靠主度過。幾十年所信所教的,此刻正面臨真實的考驗。我沒有胃口,至少還能吞得下食物;我感到痛,至少還有止痛藥,比止痛藥沒發明之前的人幸福多了」。

我們剛吃完午餐,菜餚是同工精心泡製的,希望能剌激他的食慾。我吃得津津有味,他卻淺嚐即止。這種情況難道只能忍受嗎?為甚麼不求神醫治?

「我曾以:『你想點(怎樣)死』為題問聽眾,想死於心臟病呢或老人癡呆?想快死還是慢死?無論怎樣想,結果還是難逃一死。我絕對相信神可以醫治,神隨時可以行神蹟,但不死就是神蹟嗎?復活不是更大的神蹟嗎?人不死就不會有復活,得一個更新了的生命。你情願要一個身體傷殘而不死的生命呢,還是復活榮耀的身體呢?若所有的病神都會醫治,那裡還有人死呢?

「有人寫信對我說:『我的神學與你的很不一樣,我認為"you must be healed(你必須得醫治)"』。我若是年輕一點就會回覆他,但我沒有回,因他的動機和目標與現實相差太遠。試想神若不聽他的禱告,是否神就是不信實呢?約伯朋友說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似乎信心還比約伯強,但結論是甚麼呢?對我來說這已經不是信不信的問題,乃是對聖經全部真理的瞭解。我們要正視死亡的真實性,及無可迴避性。聖經清楚說了:人犯了罪,死就臨到了眾人。拉撒路經歷了復活的神蹟,最終還要再死。當體檢証實我患了胰臟癌,我就對慈愛(師母)說:『我們要作準備了』」。

難道你連活長久些的願望都沒有嗎?

「我患了胰臟癌,年日似乎無多,但受痛楚煎熬,活長些不是更苦嗎?要活多長才夠長呢?七十歲時想活到八十,八十想活到九十,這種想望是人之常情。但人生七十古來稀,美國男人平均壽數七十八,我只差幾年,若我現在去,是否就吃虧了呢?還有比我更年輕就走了的呢」!

你如此坦然從容面對死亡,除了接受這是生命的現實外,是否覺得神已賜你一個美好的人生,對已過的歲月沒有甚麼遺憾?

「我覺得已活得差不多了,靠主恩我已盡了自己的力量。就算神延長我的壽命,我的事奉會怎樣?體力、記憶力、活動的能力樣樣下降,很難定奪甚麼才是收手最適當的時候。當然神若要再用我,祂會有不同的安排;但此時此景我願意接受神對我生命的安排,無怨也無悔。神賜我賢妻共度一生,兒子都已成家,生兒育女。在『中信』神又賜我美好的同工團隊,幾十年前後這麼多好同工,還有所服事的教會許許多多寶貴的弟兄姊妹,我實在很滿足了。神供養引領我一生,我已經歷過祂的信實與可靠,祂為我生命所安排的時間與計劃也是可信可靠的。

「當然,作為人我們有自己的夢想與渴求,人人都想得到最好的:最本事、最漂亮、最長命,但得到了又怎麼樣?沒有人喜歡限制,包括死亡的限制;我一想到今年不能與家人同過聖誕,不能看見孫兒長大成人,成家立室,心中自然難受。但我要學習接納限制,就算是死亡的限制也得接納。這很難,但到了不得不接納的時候,順服是唯一得到平安的途徑。

「我另外的掙扎是: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如何畫出兩者之間的界線?例如我要不要做化療?現在決定做兩個療程再決定是否要繼續,若到時身體實在擔當不起,做又有甚麼好處呢?治療的結果若比病本身更可怕,那又何必執著要治療?甚麼才是『人的盡頭』,怎樣才算『盡了我一切的力量』?怎樣才算『降服在神的旨意下』?根據醫學統計,患胰臟癌的病人一般只能活少至兩三個月,多至一年半載,當然有例外,但是否我要堅持我就是例外」?

游師母,你的反應如何?

「我一聽到他有可能得胰臟癌,就知道不妙,心裡開始作準備。後來聽見醫生的證實,我對他說:除了信靠順服,我們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剛才他說今年可能不能與家人同過聖誕,我在想,你在天上過『聖誕』更有意義,面對面見到聖誕的主人翁,不是更好嗎?我知道你要去的是絕佳的地方,我一定會跟著來的」。

游牧師搖搖頭接下去:「話雖這樣說,卻無法掃除我內心的惆悵!我走的時候,妻子在身旁陪伴侍候,她走的時候誰來陪伴侍候?」夫妻依依不捨之情溢於言表。「雖然總的來說,我能坦然面對即將完結的生命,但有時仍然會思潮起伏,有所牽掛!也許我要學習接納人生的不完美」!

師母若有所思在點頭:「是啊,先走的比較有福。那天,醫生打電話給他証實後,他打電話來告訴我,我正在做義工,聽後立刻收拾東西回家,不過心中仍有平安」。

「無論怎樣平靜,身體都會發出不同的信息」游牧師似在擔心。「最近她開車就上錯超級公路,同一條路開了幾十年,怎可能錯?內心有壓力就會身不由己」。

師母解釋說:「我不能讓身體跟著情緒走,身體出了事我如何照顧你?」她身負重任,求神特別加她力量。「我現在每天逼自己去運動,保持身心健康。這是一場仗,我需要養足精神」。

「也只能一切盡量照舊,有時不一定做到,盡力就是」游牧師顯然不想妻子受壓太重。「這世界是為活人而設,不是為死人而設;要離開的人盡量不要給留下來的人不必要的麻煩,因為他們還要繼續活著。我到時手一鬆,頭一偏就走了,但我的親人卻要處理許多後事。我已向醫生填交預設醫療指示(advance directive),免得家人在我病危時難以取捨。特別慈愛對財務的事不感興趣,我更要作好交代,」。

我看看師母,她瞇著眼在笑,現在要開始學管財嗎?

「非也」游牧師揮一揮手,「她在這方面已不可教也,好在她有自知之明。兩三年前我開心臟手術時已把這些事向兩個兒子交代清楚了,當然現在比上次更接近死亡,在一些細則上就必須更落實一點」。

生離死別對家人的打擊特別大,尤其是彼此相愛的家庭。兩個兒子和媳婦(Patrick & Christina, Amos & Laura)及孫兒女 (Nathan & Amanda, Mia & Anika)有甚麼反應呢?

「不久前,兩個兒子和家人來我家共聚一個星期,談了許多。我特別向兩位媳婦表達感激,謝謝她們愛心的付出。」師母接著說:「孫兒女似乎也能明白,那天他剛做完化療,八歲的Anika看見祖父,微聲問我:『爺爺樣子很累,是不是做化療都會這樣?』Mia彷彿突然長大了,來我們家都會幫忙洗碗」。

大家都感到時間無多,要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我最近打了一個電話給中信一位舊同工,為一次開會說話頂撞了他向他道歉,他說已忘了那件事。在世日子無多,我感覺這方面的交代是重要的」。

還有甚麼是你很想做的事?

「最終還是關係重要,而不是做甚麼。此刻對我來說,只有與家人、同工、朋友之間的交情最值得回味。工作的成就與成績在此刻都不重要,許多人的事奉不幸都是為了自己,而別人很快就能感覺得到,這種體驗使我對外表的成就覺得微不足道。你認識我的好友李乃光?他也是患胰臟癌去世的,最近再看他寫的書,裡面提到他在病危時刻,收到各種的問候卡片與勉勵,最使他受安慰的是一位朋友在信中說:『乃光,我捨不得你』」。

「我捨不得你」,這大概也是游牧師對眾親友的心聲,我在他哽咽的聲音、眼中的淚珠裡感受到了。

(註)游宏湘牧師是「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簡稱「中信」)資深同工,曾任副總幹事和總幹事,近十多年任事工專員,代表中信服事各地華人教會,與作者合作著有《同心同行》和《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