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
邱清萍著
天長地久有時盡
今年(2023)五月十九日,美國結他民歌歌手保羅·西蒙 (Paul Simon) 發表他的新作 Seven Psalms (七首詩篇)。據他自述,四年前 (2019) 一月十五日,他在夢中聽見有聲音說:「寫下這七首詩篇」。起初,他以為要寫得像聖經大衛的詩篇,可是覺得自己寫不出同樣的韻味,只好隨著內心的感動以結他彈奏一些曲調,等候進一步的指示。一年後,那聲音再次在夢中出現,他說:「曲詞在我裡面湧流浮現,我只能像文士,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此後每週兩三天,每天半夜大約三點到五點,他都會在夢中接收新的詩詞。他說以前也有這種「神祕卻真實」的經歷,卻沒有像這一次那麼的震撼。
這位 81歲國際知名的歌手是猶太人,十三歲時曾在紐約一個猶太人會堂行過「成人禮」(bar mitzvah),此後很少參加宗教活動。他有些名曲如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等明顯有宗教的氛圍,但都沒有 Seven Psalms 那麼鮮明迴蕩著信仰的追尋與意像。
《七首詩篇》以空靈的鐘聲開場,保羅·西蒙撥彈著結他,表白了詩歌的主調:「我在沈思人生的大遷移(The Great Migration),我彷彿看到草場上的羊一只又一只消失了,在正午,在黃昏」。正處於人生黃昏的他,身邊的親友一個一個的離開世界,他們去了那裡?在草原和亂石遠處,他似乎聽見了一首歌:
主是我的工程師,
主是我所站的大地⋯,
⋯主是窮人中最窮者的餐點,
是歡迎陌生客進入的門。
淚珠與花卉
過一段時間就乾了
寒風吹襲
留在記憶的
只有樂曲與旋律
(然而),從園丁手套抖出
收聚回來的種子
將生生不息
沒有甚麼會因愛太多而消亡
這七篇詩就是以愛編織起來的,在第二首 “愛好像辮子” (Love Is Like A Braid)裡,西蒙回顧自己的生命曾像脆嫩的枝條,被冬日的狂風折斷,在禱告與等待中,一切似乎都失去,一切又似乎都平安。好像回到了家,看見了門檻上的陽光,「在你的愛中,在你的光中,在你夏天陰涼的影子裡,我找回我的童真」。他又說:人生的花園有玫瑰,也有刺;選擇玫瑰,就要接受刺痛,愛像辮子,需要編織,需要縫補。
第三首作者勸那些憤憤不平的「先生」看開些,人生在世所作所為都不能隱藏,有一天都要赤裸呈現,倒不如現在就把對人的不滿傾倒在沙灘上,讓海潮把它捲走。他勸導說:最重要在乎「成為人的那一位」,他會怎樣看我。
接著第四、五和六首曲,保羅·西蒙帶著「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心境想到終極的問題,他想到自己在血氣方剛的年華,帶著結他跨洋過海,「引起了多少火山的熔岩流,灼傷了多少的難民;造成的破壞,終歸不夠時間來補贖」。
西蒙不禁尋問:過往的恩怨,除了饒恕,還有更好的釋懷之路嗎?漂流的靈魂在尋索饒恕的密碼,盼望在獲得饒恕之前,天堂的門不會關閉了。
也許西蒙想起與親密戰友亞切·加芬克爾(Art Garfunkel)分分合合的友誼。這兩位自小學六年級就認識,十五歲就一同合唱灌唱片,一同坐上成功的摩天輪,卻因彼此妒功忌能,友情跌下低谷。加芬克爾在回憶中說:「六十年來,我們的友誼就像天氣,不時會遇到陰霾與烏雲,但雨後又會天睛,睛朗一段時候又會傾盤大雨」。
他們十多年來已沒有合作,西蒙自己也頗有感觸地說:「我希望在我們死之前能夠彼此和好」,但他猶豫地停了一下,說:「不急不急」。我們在他的《七首詩篇》中能感受到他矛盾的心情。
他在詩篇中重覆地唱著:「把你的手醮在天堂的水中,因為人生的豐富,全凝結在那滴水珠裡」。然而,他跟著唱:「我懷疑,而且我有我的理由去懷疑」。
最後一曲《等》,是由他的妻子畢卡兒·伊黛(Edie Brickell)與他同唱及對唱:
等一等
我還沒準備好
我只是在收拾行裝
等一等
我的手仍然強壯
我的腦筋仍然清晰
⋯⋯
生命像一顆殞星
放眼遨遊四方
天堂很美
美得很像家
孩子!快準備好
時間到了,要回家啦。
最後,夫婦兩人同唱「阿們」,為《七首詩篇》劃上句號。
愈來愈靠近天堂門口的西蒙,會抓住時機,不再猶豫,接受神愛的洗禮嗎?會經歷與神與人和好所帶來的釋放嗎?
此愛綿綿無絕期
在西蒙之前三個世紀,1742 年,另一位音樂家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寫下了《彌賽亞》(Messiah)神曲,從舊約預言到新約的應驗,救主耶穌基督在人類歷史中降生了、受死了、復活了,升天了;而且也會照著預言第二次再來,祂第一次來是上帝的羔羊,為罪人成全救恩,使我們可以與神和好,也與人和好;第二次來是上帝的獅子,要在神的國裡作和平的君王。
那時57歲的韓德爾已創作了幾十部歌劇,很有名氣。提供《彌賽亞》歌詞的查理士·尊寧( Charles Jennens) 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他希望韓德爾將他的天賦才華、及嫻熟的技巧傾囊而出,勝過先前的作品,因為彌賽亞配得最好的樂曲。
果然,這神曲延續了差不多三百年,在世界各地演唱過,特別在聖誕佳節,將道成肉身的愛完整地呈現出來,感動了無數的心靈。韓德爾在撰寫此曲前四年中風,面臨死亡的真實,他渴望永恆的歸宿。這輯要用兩個多小時才能唱完的神曲,他只用了廿四天就寫成,據侍候的僕人說,韓德爾有時不吃也不睡,有一次,見他跪在地上,眼睛滿了淚水,對僕人說:「我看到天開了,我看到主坐在寶座上!」
當時,他剛完成神曲第37 首「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
全能者作王了。(啟十九 6)
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基督的國;
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一 15)
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十九 16)
據傳這神曲在英國第一次演出,唱到哈利路亞,英皇佐治二世被敬畏之情激動,禁不住站了起來,結果所有的人都站起來。以後無論在那裡表演,唱到這裡,會眾都會肅然起敬,站了起來。
神曲包含了獨唱、合唱和宣叙調等共 47 首,第十首是一曲悲歌,男低音唱出當時以色列人所面對的內憂外患: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
看見了大光;
住在死蔭之地的人
有光照耀他們。(賽九2)
以賽亞生在耶穌之前七百年前的時代,當時以色列國一分為二,北國以色列正走上滅亡之路,而南國猶太也是充滿了問題,極待神的拯救。在鳥雲滿佈,大地一片幽暗的時刻,突然詩班強勁有力地宣告: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有一子賜給我們,
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
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九 6)
詩班來回吟唱主耶穌這四個美妙、充滿盼望的名字,鳥雲與幽暗終於消失,然後第十二首由樂隊奏出柔和寧靜的田園音樂,等待救主出現在馬槽裡。
1759年,韓德爾74 歲,雙目完全失明,身體非常虛弱,但他堅持要出席四月六日在歌劇院演出的《彌賽亞》神曲,八天之後,他離別寄居的世界,回到他永在的父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