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多元文化與合一

主持:邱清萍
嘉賓:林永健牧師

介紹:林永健牧師在 1997年奉教會差遣出外植堂,建立休士頓福遍中國教會至今。廿多年間,蒙主賜福,同工忠於所託,同心建造教會,會眾由創會時的222人增至目前的1,800人。

邱:福遍教會處於多元化的城市休士頓,你在創會之初已有建立多元跨文化教會的異象。請分享這異象所包含的意義是甚麼?

林:教會在1997年建立時,我們瞭解到福遍是多種族、多元文化的社區,任何種族:白人、黑人、亞裔、墨西哥人都不夠一半的人口,所以沒有甚麼主流的種族。當時我們就有一個心願,就是歡迎任何種族的人來教會與我們一同敬拜神。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有英語和華語的崇拜。華人群體本身也是多元的,當時來教會講國語的80% 從台灣來,20% 從大陸來的。從香港或東南亞來,用粵語的人數也差不多;講英語的土生華裔人數比較少,一直以來,本教會的文化是中西合璧的。

我看北美的華人教會很多都是這樣多元的,很少是單元的,就看教會領袖是否重視跨文化的異象,接納不同種族的人,容許多元不同的表達,卻同時保持合一的心態。

邱:教會在廿多年的成長過程中,經歷過一些因觀點和理念的差異而引起的爭議,例如教會的名稱是否要有「中國」兩個字,又如說方言、按立女牧師等議題,你和同工團隊如何帶領教會面對與處理而達至共識,過程中有那些重要的原則可供別的教會參考?

林:我們的文化背景與語言是如此的多元,因差異而引起的衝激是不可避免的。剛才你所提的不過是一些比較重大的議題,需要幾個月或甚至一兩年才能達成共識,然後還有很多比較小的爭議,似乎每天都有,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去處理這些問題。這可能也是很多教會最頭痛的事情。

我就提幾個重要的原則吧。首先,我們把合一作為教會最核心的價值,耶穌離開門徒前,語重心長對他們說:「你們若合而為一,世人就知道我是從神那裡來的」。因此我們常常提,一有機會就教導。新會友加入教會,或聘請新同工,建立長老團和其他同工團隊,我們都強調合一是本教會非常重視的價值。

第二,我們也很強調多元,歡迎不同背景的人加入教會,教會也有不同語言的會眾,和不同的事工,但必須在多元中有合一的異象,主任牧師和同工團隊也要活出合一的真義。不是甚麼事都一起做,乃是容許與接納多元的不同表達。

第三,培養同工的彼此信任很重要,在各自不同的服事中,刻意透過一些活動,例如短宣或建立團隊的聚會,不同堂會或事工的同工走在一起,彼此認識分享,建立信任。但最重要的是事工的領袖,特別堂會的牧師們能彼此關心,彼此支持,有了矛盾衝突,能以愛心和信任來處理得好,弟兄姊妹看在眼裡,就會效法。我們常說:unity at the core,核心能合一,其他部份就不會出亂子。

第四,謙卑學習。有新人加入教會,或需要去面對一些轉變,我們都要帶著謙卑開放的心態去瞭解;假如總是以自己熟悉的處事方式來論斷別人,或停留在自己覺得舒服的小圈子,我們是沒法跨出去,沒法為福音跨越差異,達成合一。文化與社會一直在改變,以國語堂的會眾為例,現在從大陸來的會友與廿年前的會眾,在思維與做事方式,甚至所關心的議題都很不一樣。帶領的同工特別須要謙卑忍耐,多瞭解多學習,才會產生認同感,就比較容易達成共識,保守在基督裡的合一。

邱:近年很多教會因政見不同而引起人際關係的張力,甚至撕裂。傳道人在講臺上若不小心,就會碰到政教關係的敏感神經,有人會作出情緒化的反彈,甚至離開教會。另一方面,牧者有責任幫助會眾從聖經角度作出思辨,若對會眾關心的議題不提不問,又會有人說他不接地氣。你在此時此地如何拿揑,在講與不講之間作出判斷?會眾又該如何調整他們的態度與期望?在團契或彼此互動時該如何處理因政見不同而出現的張力?

林:邱牧師,這些也正是我想問你的問題啊。特別去年大選,你所提到的問題都在我們教會出現過。牧師該不該講自己的立場,講與不講都有人說話;小組在社交媒體把不同政見的文章傳來傳去,不同立場的人因此吵起來;有人發現牧師的立場跟自己不一樣,就會生氣;牧師說也不對,不說也不對。我知道別的華人教會都面對這種窘境。我甚至聽說一個教會選長老,投票之前要候選人表白自己的政治立場。這些都反映社會撕裂的現象,和後現代強調個人主義的人對真理的態度,就是我認為對的就是真理,跟我意見不同的就是假新聞,然後據理力爭。也呈現了兩代之間的差異。我最近看到一個調查報告,Generation Z (24歲以下)只有4% 的人持守聖經傳統的價值,他們傾向開放與進步主義,父母輩的第一代移民則傾向保守。

我也沒有甚麼智慧之言,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就分享自己是怎麼做吧。第一,政治的議題很多很複雜,不是單一個議題就說得清楚政治的立場。去年九月,我開了一個主日學班,共三個月,用週間一個晚上,探討的內容包括各種政治的議題。我覺得這個方式比在主日講台講更有效,因為不是單向的講話,而是可以交流與發問。除了請外來的講員,大部份由我自己講,也有分組的討論,從聖經的角度來看各種比較複雜的議題,參加的學員約有一百多至兩百人。我雖然有自己的立場,卻不要求他們跟我一樣。我們學習從聖經的角度來看問題,也提供立場不同的資訊與網絡,請不同立場的人來分享,後果似乎不錯,不過對改變彼此的立場作用不很大,大家仍然堅持自己的政見,甚至有爭辯,有些人對教會沒有清晰的立場,感覺不滿。

邱:也許這說明每個議題都有至少兩方面或多方面的看法,大家學習對話、彼此聆聽就很不錯了。我想大家可以學習如何平心靜氣的講自己的看法,不要太情緒化,也要帶著尊重,給對方空間與時間發表他的看法,有些人為了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給對方發言權,這就很難對話,很難增進彼此的瞭解。

有些人認為合一就是看法、做法一致,在多元的時代,共識愈來愈難達成,好像你剛才提出的例子,雖然經過溝通,大家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沒法達成共識,合一有可能嗎?你會如何看合一?現今的教會,如何在剛才你說的情形下,仍然活出基督裡的合一?

林:這是非常好的問題。首先講講甚麼是合一,保羅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說的一主、一神、一靈、一信、一洗、一個身體、一個指望,是聖靈在我們信主時就已經賜給我們合而為一的基礎,我們要「竭力的保守」。然後保羅繼續說基督量給各人不同(多元)的恩賜,雖然恩賜不同,目的卻是一樣,為了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這是另一種的合一,是指教會最終的目的,是要培養有基督樣式的門徒與教會。

在異象、目標與價值觀(輕重緩急)方面,我們要合一,不得有二;但是在方法、途徑、策略、時間等方面卻容許多元的恩賜及不同的表達方式。做為主任牧師,我經常要在這些方面拿捏得好,對於目標與原則性的東西我會很強調一致性,讓大家看見界線在那裡,以致在容許多元表達的同時,仍然持守真道與目標的合一。

邱:所以合一與多元屬於不同的層次,處理起來也不一樣。核心、重要、基本的都要抓住,但是做法、方法可以變通,容許差異,這是很好的指引。謝謝林牧師,這個話題我們就停在這裡。我們會用另一節談談「排華現象與種族歧視」,把剛才所講的作一個具體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