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追求与分辨

邱清萍

当教会领袖看重知识的追求多过灵命的成长,重视决志的人数多过门徒的栽培,注重事工的发展多过生命的改变,基督徒在世界的光(影响力) 就会愈来愈暗淡。有见及此,过去两、三年,丰荣团契的退修会都注重灵命的操练,透过安静、默想、反省、心灵的相交,姊妹们更贴近主耶稣的心肠,在活水泉源喝个痛快,重新调校我们事奉的焦点。

在教会外的情况又怎样呢? 不只是基督徒看到灵命追求的重要,教会外也出现追求灵命经历的热潮。其实无论是否基督徒,每个人都有灵命,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会有不同的历命追求与操练。

Spirituality (属灵)一词已不再属基督徒独有。另一方面,灵命追求已经被商业化,出现了灵命超级市场(spiritual supermarket),每个人可以凭自己喜好、价值观、需要去买喜欢的,想要的,要蒸、煮、炒、烤任君选择,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对一个很讲究个人主义的现代人这是很吃香的,加上很多灵命向导出现,灵命市场也很混杂。

基督教的灵修传统

我们首先要掌握好基督教的灵修传统,就是经过时间考验熬出来,且一再被肯定的灵命塑造途径,这样才不会迷失,也能引导别人。很多教会灵修传统都是从丢尼修(Pseudo Dionysius) 的成长三个阶段演译出来,分为炼净(purgation)、光照(illumination)和联合(union)。

炼净的阶段就是认罪悔改、脱离情欲、倒空自己、远离世界的缠扰;光照的阶段指更深认识神和属灵的事情,靠着圣灵,进入真理。联合的阶段乃指与神在隐密处的灵交,进入无隔阂的联合,是灵性最终极的境界。不同的阶段又彼此重覆和渗透,像螺旋般起落浮沉。

这三阶段是神的工作,也是人的配合。神的工作是祂主动向我们启示,主动道成肉身钉十架,圣灵入住我们内心光照、感动、使我们知罪,助我们明白真理。人的配合就是灵命的操练,若没有神主动先有以上的工作,我们的操练是没有效果的;若神工作了,我们不配合,灵命也无法成长。魏乐德说 (Dallas Willard) :「操练敬虔是做自己能做的,以致自己不能做的能够发生」,人不能做的就是耶稣的生命透过我们呈现,与神联合成为可能。

灵命的操练根据丢尼修指出可分两大类:倒空(apophatic)与充实(cataphatic)。

充实的途径是默想和顺服神的话,神也透过祂所造的万物帮助我们认识祂和亲近祂,例如大自然景物、艺术、音乐、文字等媒介及日常的经验接触神。因为神是临在的(immanent),祂造了人与万物,又主动与我们沟通启示,肯定了肉身和物质的途径是祂使用的渠道。

但神也是超越的(transcendent),奥秘与隐藏的,人无法靠任何媒介更深认识神,只能「倒空」或放下各种的渠道(认知、经验、任何人能操纵的渠道),一无所有来到祂面前,完全倚靠神的恩典,如游泳者放松浮在水面,让水承载与推进。

「倒空」与「充满」要平衡,免得走极端。两者没有绝对的先后,要看灵程的需要。倒空的操练包括独处、静默、禁食、圣洁、隐藏、治死自己;充实的操练包括读经听道、祈祷、认罪和顺服、阅读、教会群体敬拜和团契、服侍和宣教等。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灵修传统

旧约的波斯王古列和亚达薜西王不但接纳以色列的神,且愿意帮助他们建殿及城墙;新约使徒行传十章的哥尼流是外邦人(意大利),全家敬畏神;保罗在雅典(徒十七)看见他们敬拜所不认识的神,可见在不同文化民族中都有诚心寻求神的人,他们虽不认识神的特别启示(圣经与耶稣基督),却有神的普通启示(罗一20「明明可知」),如自然界、人的道德良知等。在这些方面与我们是相通的。

基督教的灵修传统曾受犹太教及希腊哲学的影响。犹太教对独一真神创造主的敬畏之情、对神话语的权威与遵守、对神进入人类历史的记录等,都影响初期教会信徒的灵命操练,如敬拜与敬虔、听命与顺服。

初期教会信徒也深受希腊哲学的影响,特别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柏认为物质世界不是永恒的,神是超越物质界的,这世界不是我们永久的家乡,人有灵魂,却会因欲望放错了位置而沉沦,要以理性来驾驭欲望。亚里斯多德强调培养好习惯来代替坏习惯也是灵命操练中的一项重要工夫。以上丢尼修的传统就很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

然而,基督教灵修进路是以基督为中心(Christo-centric)的。保罗在林前一22-23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这也是今天我们面对各种不同宗教的属灵传统时的一种分辨。不错,其他宗教或哲理有神的普通启示,但基督教更重视耶稣基督这特殊的启示。

不但如此,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要效法耶稣——以祂的言行为榜样,也以祂与父的关系作为我们亲近神的样式,主耶稣的祷告生活、虚己及顺服父神、胜过试探等,都成为基督徒灵命操练的楷模。

更重要的是与耶稣的死、复活与升天联合,带来生命的转化。耶稣又名以马内利——神与人同在,主成为神与人之间的天梯与道路,叫人不但有可能到神那里,还可以与神联合。从圣灵内住的得救重生,到「在基督里」的操练,灵命得到成长。保罗在书信中用「在基督里」164次,教导我们如何与主同生、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罗六1-11)、同坐在天上(弗二6)及同藏在神里面(西三1-4),与主联合。这是信心与顺服的操练,也是我们默想祷告及日常生活中的操练。

灵命转化的目标是「直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加四19)。不只是个别基督徒要这样追求,基督的身体(教会)也当以此为目标,教会生活是灵命成长很重要的环节。今天很多人的灵命追求是不要信仰、不要神、也不要教会,这不是基督教的灵命追求模式。

参考中国文化的灵修资源

灵命的追求是寻索人与神相遇的神圣经验,既有神的启示,也有人的寻索。寻索的过程免不了受所在时代、地区的文化思想影响。上面提过基督教的灵修传统受犹太教和希腊哲学的影响很深,我们既是中国人,中国文化是否也有丰富的灵修资源可供参考?

中国的老庄道家提供人与神关系(天人合一)的参考,虽然道家的神观与基督教不一样;佛家(特别「禅」)提供人与自己(内心的醒悟与智慧)的参考,而孔子儒家则提供人与人关系的参考。灵命塑造包括全人的成长,我们追求与超越又临在的神建立关系,又从这关系演绎出人与自己、与别人建立关系,这几方面都可从中国丰富的文化中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源。

我们兼有中西文化的影响,在灵修方面也有丰富的资源可供参考;然而更重要是持守神的启示,因为灵修是人与神相遇的经验,若只一面倒从人的方面来寻索,必有偏颇。神的启示是超越中西方的,神的特殊启示包含两种「道」——圣经(神的话透过思想文字传递神对人的心意)和耶稣基督(借着圣灵进入人的生命经历里)。神的话永存(彼前一23-25),这话不是叫人死的字句,乃是叫人活的精意(林后三6)。灵命要成长,理性的认知与心灵的体验都要并驾齐驱。

作为神的仆人,我们都领受了使命为主得人,为主改变世界,让我们先被主改变,而且从心灵开始改变。

编者注:本文是作者在2015年「基督丰荣团契」退修会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