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晚了!遠古又常新的美啊!我愛祢。”—奧古斯丁

      到了「古稀」之年,才來開始一件新事,在自己的網頁世界裡,說說寫寫,這是自己的天空,可以開懷飛翔,不須顧慮有沒有人看,看了會怎樣評論,不過雪泥鴻爪,「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然而其中有神的作為,可供默念;有神的經營,值得思想 (詩七十七12)。

我生長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上有六個兄姊,下有三個弟妹,起初還有遠親近戚,住在一起,熱鬧得很,我對人際互動的興趣,和對人際衝突又怕又好奇的傾向可能從小就培養了。這對我日後寫作的題材也提供了不少養份。

神像一個農夫,把我這粒微不足道的種子栽種在祂所開墾的土地上。種子不能選擇,也不意識到土地對自己成長的影響,但總有一雙手,以濃濃的情意,精心地澆灌栽培,剷除閒花野草。一路走來,直到耳順之年才恍然有所悟,發覺過去所受的生命磨練、專業教育和訓練,所投入的事奉經驗,原來像小川匯聚成溪流,在神手中被整合,用來為愛神愛人效力。

神把我栽種在中信 (www.ccmusa.org),從事奉的開始到退休,共四十多年,中信的同工團隊和事奉生活是我的土壤,給了我很多的養份—同工彼此之間的關愛與交情,安全與愉快的事奉環境,中信全球的網絡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機會。我有幸能從幾位神的忠僕,中信領袖的身教言教中吸納了一些「靈氣」:王永信牧師國度的胸襟與幹勁,鄭果牧師的堅忍與容人之量,游宏湘牧師的謙遜與提拔後進的眼光,影響我至深。

神的作為奇妙莫測,有時只能從倒後鏡看得出來。詩人說得好!「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腳蹤無人知道。」(詩七十七19)一個怯懦、怕得罪人的人,神竟然感動去攪動傳統的巢窩,先是觀察探索,後來遇到同聲同氣的同伴,便聯袂著書發聲,呼籲教會一同來反省面對、甚至悔改更新。

1997年我和劉秀嫻、吳淑儀姊妹合著的《還我伊甸的豐榮—從聖經、歷史和社會問題探討婦女的身份與角色》一書由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出版了,余達心牧師當時任副院長,他在本書的前言中曾這樣寫道:「作為基督徒,作為體驗上帝啟示真理的群體,我們也驚異,為甚麼在我們的信仰傳統中,也蘊含著不少壓抑婦女的意識與制度」。

坐言起行,書出版了,我們三人也因此踏上一條不歸路,為婦女能恢復「伊甸的豐榮」–(神造男女的初衷)做一點事,結果成立了「基督豐榮團契」(www.ficfellowship.org)。那是2001年。我們三人各有原來的事奉崗位,廿年裡與許多同路人一同披荊斬棘,一方面服事教會內的女教牧,呼籲教會開放門戶,使姊妹在教導、講道和領導方面得到同樣的機會與待遇;另一方面,在柬埔寨抗衡人口販賣,服侍受欺壓的婦女和女孩,設立收容所和學校。

2002年,我怯懦的個性又經歷另一次的改造,我和游宏湘牧師合作出版了《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另一個「燙手山芋」的課題。十多年裡,我被邀請在美、加、香港、中國、馬來西亞等地一些教會及神學院教授這個課程,近年還把累積的經驗與材料拍製成網上課程,供個人及教會使用。

以上兩本書所關切的問題雖然迥異,源頭卻是一樣,來自愛的感召,早在1992年,中信出版了我的著作《行在愛中》,該書以短篇方式,很生活化地將愛的實踐分成九十個分題,不只咀嚼,也要當作鞋子穿在腳上,愛心的路是要走出來的。

就這樣也走出了幾本有關愛的書。最新的一本是2015年出版的《盡在愛中》。耶穌說人生第一要緊的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不但因為神配得我們全人的愛,這也是人活著的終極意義。神為自己創造了我們(賽四十三7,21),我們全人—心、性、意、力的結構都有創造主愛心與智慧的指印,按照祂的藍圖來回應與配合應是最自然最美好的人生。

由此我踏上追求與主更深連結的旅程,一方面在傅士德 (Richard Foster) 創辦的Renovare Institute跟隨魏樂德 (Dallas Willard)等導師學習靈命塑造的課程,後來也在Shalem Institute接受靈命導師 (spiritual direction)的訓練。不久,我就與豐榮團契一些同工開始了靈命塑造的事工,希望為華人教會及信徒提供靈命進深、能改造生命的培訓。

回顧我過去受的專業訓練,感謝神都能用來服事神和幫助人:師範學院有助我講道與教導、大學的社工與心理學裝備我聆聽與輔導,在哥倫比亞聖經神學院的聖經研究更是各種事奉的基礎,在惠敦研究院的新聞學不但培養我寫作和編輯的技能,且裝備我領導及發展中信的文字部各樣事工。

一路走來,沒有刻意去雕塑事奉的路向或模式,事奉本來就是生命的流露,生命追求到了甚麼地步,自然會影響事奉的負擔與行動。來到人生的黃昏,覺得需要做的是反思與整合,這個人的網頁就是一個平台,說自己想說的話,若因此遇到共鳴的心靈,將是神所賜下意外的獎賞。